摄影:彭建业 文字:彭建业
以色列之行(二)
塔木德:世界若有十分美,上帝把九分给了耶路撒冷。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九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一个城市,千万年的历史,五次中东战争,三种宗教合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二战时惨遭屠戮的民族,曾经被毁灭在18次后涅槃重生,这里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地人说:这古老的城市的每一块石头却有一段故事,正是这些虚构的故事,让它尽有九分美,九分哀愁。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的传说,是因为全世界新闻聚焦的地方,这让我终于下决心,来到圣城耶路撒冷。
街道墙面石头上刻的文字
金顶清真寺。晚霞中更加耀眼。但是不许入内,我们也没靠近,只是远眺。
来到这里看到教堂太多,也搞不清了,但清真教堂基本一样。


这是一个充满虔诚的国度,每一个人脸上都写着信仰,空气中凝聚着信仰的气息。

锡安山对于犹太人和基督教徒来说是各具他们的宗教历史价值。

鸡鸣堂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外锡安山的东坡,是一座非常有名的罗马天主教堂,是为了纪念彼得在鸡叫两次前三次否认耶稣而建。经历了几次的摧毁,直至1931年才重建完工。 教堂顶上塑有一只金色的公鸡。


外墙拱顶上有彩绘壁画,描绘的是耶稣被捕和复活后传杖于彼得场景。

教堂内墙壁上布满了壁画,是圣经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天花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十字型窗口,五彩斑斓。

往下到第二层,是当年该亚法家的庭院,耶稣曾被押解经过此层,现在建有祭坛。

地面的孔,是用来捆绑吊打耶稣而用。


院子外的雕塑

院子边上是一条石路,是耶稣当年常走的路。耶稣由此被处被带到花城总督府,走上苦路。 苦路将是我们明天的行程。


圣母安眠堂位于锡安山。是一座拥有圆顶钟塔的本笃天主教堂,相传为圣母玛利亚逝世的地方。是由德国凯威廉二世于1910年建造,现由德国本笃会管理。



圣母安眠堂十分漂亮,圣堂内布满了金色的马赛克画。




教堂地下室,这里有座卧着的圣母玛利亚永远睡眠的雕像。到了这样的环境,大家都轻声说话。

四周都是壁画,雕塑。


出了圣母安眠堂仅一街之隔的这座矗立在兰天下的建筑,就是耶路撒冷安锡山上的马可楼。是耶稣与他的门徒最后晩餐的楼房。 没有到以色列之前,只是看到这副著名的油画《最后的晚餐》。但其内容是什么,真不了解,来到此地,明白。


这是在马可楼内的犹太教的圣物“七枝烛台”。

马可楼的拉丁文愿意为饭堂。进入里面,不大的一间屋子,在这里耶稣与他的众门徒用了最后的晩餐。台面立着一棵金色的橄榄树。


这是著名画家达芬其的油画《最后的晚餐》。看画是一个华丽的晚餐,但导游告诉我们,两千年前人们吃饭,可能就是席地而坐。

马可楼对面就是大卫王墓。以色列的第二位君王大卫王,话说以色列的国旗六芒星其意为大卫之盾。

犹太人的标志,进入大卫王墓男女分开的。

这是男人区。

男士进入,必须戴上特制的小帽。

这是女人区。

大卫王墓是仅次于哭墙的犹太圣所。每天来此朝觐的犹太教徒挤满了窄小的墓室,在大卫王墓前,穿着传统的服装,诵经祈祷的犹太人,每个人脸上都是虔诚满满。


走出大卫王墓,在老城中看到传统的犹太人的装束。

锡安门位于耶给撒冷旧城南侧,由苏莱曼大帝兴建于1540年,因为正对南面的锡安山而得名。之所以称为大卫门,是因为大卫王墓位于安锡山。城门内是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 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有八个城门,其中安锡门是表面是战争摧毁最厉害的一扇门。

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帕拉玛赫在锡安门为争夺犹太区控制权的战斗归于失败。今天城墙上仍然可以看到战争遗留下的弹痕。

那厚重的历史,似乎连城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过去。


登上橄榄山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好美的金顶清真寺。据说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圣寺。

橄榄山上虽遍布基督教圣迹,但是几百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也在山上,因此对犹太民族来说,此地亦是值得纪念的神圣之地。


山坡上看到了橄榄树。橄榄树叶是灰色的,因树叶有阴阳面,风一吹有金色的感觉。


沿山路而下

半山中有一座小教堂。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教堂的外形似一滴泪珠,拉丁语翻译为“上帝哭了”,象征着耶稣的眼泪。这就是主泣教堂(主哭耶京堂)。

主泣教堂的故事来自于巜圣经新约》。那天稣经站在橄榄山,知道灾难即将来临,并为此流下眼泪。该教室外围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泪瓶装饰物,那是表示耶稣为耶路撒冷哭泣。

主泣大教堂最大的特点,是站在拱形的铁窗前,看到对面的圣殿山的金顶清真寺。十字架(基督教)与清真寺(穆斯林教)的合一。

教堂顶是木质的,很漂亮,四面刻着圣经里的故事。

在主教堂外面留影

略随后我们来到客西马尼园,它是一个果园。客西马尼园的希腊名称意为“榨油机”(橄榄i油),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种植了许多橄榄树。


耶稣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门徒在最后晚餐之后前往此处祷告。

客西马尼园是早期基督徒朝圣的焦点。

这是客西马尼园大门上标识,它代表耶路撒冷老城分为4个区。1、基督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部,著名的耶稣殉难的教堂就位于这个区。2、犹太区—位于老城的南部,著名的哭墙就位于这个区,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3、穆斯林区—位于老城东部,包括著名的圆石清真寺。该寺与哭墙相邻,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因此成为这两个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4、亚美尼亚区—位于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个区。

穿过客西马尼园,来到万国教堂。一眼望去被它的外形所惊艳。教堂建于1919年到1924年,得到不少国家的资助,因而得名万国教堂。

教堂门外以三道拱门为装饰,代表主耶稣三次悲痛的祷告,构成三道拱门的四根柱子上,安放四个人的雕像,分别代表福音书的作者,。教堂门上方,是一幅巨大的马赛克画。画中央耶稣作为人和上帝的纽带,身穿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

教堂内部的穹顶上,镶嵌着捐赠的国家国旗。

教堂的祭坛是用红色纹理的石灰石板制成,代表耶稣的汗水有如血一般。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

祭坛前摆有一块被合金锤成荆棘冠冤所围起来的古旧石头,据说那就是主耶稣趴伏着祷告的石头。

导游说:这块石头以前很高的,经常有教徒来膜拜以后凿一块回去,现在差不多和地面一样水平。幸亏我们现在来了,说不定以后就看不见了,有可能哟!

祭坛上的马赛克画名为《痛苦中的耶稣》。

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名《犹大之吻》。

右侧壁的《基督被捕》。

棕色和紫色的彩色玻璃窗,给人一种忧郁,黯然的气氛。

现在的教堂设计者与主哭耶京堂相同,是意大利建筑大师安达尼奥.巴鲁齐。

耶路撒冷晨起的日出

阳光下—耶路撒冷宾馆


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