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环游的14天中,我们在耶路撒冷停留了4天5夜。英国人西蒙•蒙蒂菲奥里用厚厚的一本书《耶路撒冷三千年》写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要在几天的时间里读懂这座有着3000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城市,尤其象我这样圣经都不曾摸过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事。 但是,这座城市给人太多的感触和惊叹,让我看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在这里,只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用相机和拙笔记录下来,告诉朋友,也留给自己。
沉重的圣殿山
到达耶路撒冷的第一个清晨,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橄榄山。站在橄榄山上登高远眺,耶路撒冷尽收眼底。
最为夺目的阿克萨金顶清真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是耶路撒冷的标志,是耶路撒冷最美的建筑。全世界的穆斯林都膜拜它,因为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乘飞马飞到耶路撒冷,曾在此踏石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的启示。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信徒们心中的圣地。
阿克萨清真寺所在之处就是著名的圣殿山,也是早先犹太教圣殿的遗址。公元前1000多年,犹太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并在此定都。为了敬奉上帝,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圣殿。巴比伦王国攻占耶路撒冷后摧毁了圣殿,赶走了犹太人。当波斯人战胜了巴比伦人后允许犹太人返回到耶路撒冷,犹太人于公元前500多年又重建了第二圣殿。公元70年,罗马人在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后将第二圣殿再度焚毁,只留下西面的墙基(即现在的“哭墙”)。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长达1800多年的大流亡。 公元7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耶路撒冷,在原来圣殿的位置建起了阿克萨清真寺,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又成为伊斯兰教的朝拜圣地。由此开始宗教间的圣地之争延续至今。 圣殿山,是宗教的圣地,也是一个美丽和哀愁、信仰和悲情交织在一起的地方。

横亘在耶路撒冷古城的老城墙,见证着这个城市的风雨变迁。1981年,【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被封闭的双拱城门就是著名的金门,它有许多传说和故事。金门的后面就是圣殿山。

根据犹太教的说法,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救世主弥赛亚将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带领所有的人上天堂。基督教延续了这个预言,他们认为作为救世主的耶稣来到人间,会通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而据圣经新约的记载耶稣从橄榄山上下来后正是通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讲经布道的。奉行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占领此地后将金门封死至今。金门外已成为伊斯兰教徒的墓地。

橄榄山下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墓地,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都希望自己死后埋葬在这片圣地,等待救世主的降临,带领他们去一个圣洁光明的天国。


用长镜头看到墓地中有犹太人在祭奠自己的先贤。他们祭奠的方式之一是在墓碑上放块小石头,以示缅怀。

镜头拉近看位于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这里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容纳5000人同时做礼拜。

远处的锡安山上高耸的大卫塔与一座教堂相邻而立,当年耶稣“最后的晚餐”就发生在那座教堂里。 耶路撒冷,就像一幅悲壮的历史古卷展现在眼前,我们的感觉将随着视觉穿越在历史之间......。

耶路撒冷老城南边离圣殿山最近的城门叫粪厂门,古时候是垃圾及排泄物的出城通道。圣经认为,此门代表要除去罪恶,追求圣洁。1952年约旦占领期间扩宽,成为老城区的主要汽车通道。上方门拱的宽度就是老城门的宽度。

进入粪厂门不远就是圣殿山脚下的哭墙广场,长52米、高18米的哭墙(也叫西墙)矗立在广场东侧。金顶清真寺就在哭墙的上方。早先犹太教圣殿的位置。

犹太人认为这里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这里曾有他们的圣殿。阿拉伯人认为这里是他们的先知默罕默德夜游登高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地,不可逾越。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在这里僵持着。圣殿山的归属是最敏感的问题,这里曾发生过武力冲突事件。

以色列建国后,犹太激进人士要在原址上建第三圣殿。而联合国的决议中,耶路撒冷是划归巴勒斯坦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又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控制了全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对未能在耶路撒冷建都而死不瞑目。
只剩下高高的哭墙替代圣殿的地位,这里成了犹太教的露天祭祀场所、犹太教徒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哭墙前低声祈祷上帝,哭诉流亡之苦。他们认为,这里是最神圣的地方,因为这里离上帝最近。

来此祈祷的什么人都有,军人也在其中。

这些是正统的犹太教徒,他们的着装看起来有些怪异,身着黑色长外套,内穿白衬衫。即使是30多度的高温下,有些教徒坚持穿着传统服装出行。据说,犹太教徒认为衣着的颜色越深越显得时尚,所以黑色是首选。


有的教徒在哭墙前默读圣经的一些章节,尤其是对圣殿的描写,渴望重建新的圣殿。

男女被分开成两个区域,女士们可以不带头巾,但退场时要面对哭墙退步走出这个区域。



这些人痛苦的哭泣着,我站在一边也受到感染,为犹太人千百年来遭受的苦难,尤其二战中被屠杀的600万生灵!




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不少人写了纸条塞进墙缝里,向上帝表达自己的意愿。

一个黑人团体在现场进行祈祷仪式。也许是远道而来的犹太黑人。埃塞俄比亚就有不少犹太人,以色列政府曾设法帮助那里的犹太黑人回到祖国。



犹太儿童,头上的小帽子叫“基帕”(Kipa),意为“遮盖”,是表示对上帝的敬畏。

上圣殿山游览阿克萨清真寺要通过这条人造的栈道,经以色列警方安检后才能进入。阿拉伯人在祈祷时间不受限制,游人只有在特定时间才能进入。

雄伟而炫目的金顶在蓝天的衬托下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美的几乎要令人窒息!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清真寺,我的镜头迅速地记录下这美轮美奂的画面。



由于不能进入,我们只能静静地欣赏那金色的圆顶和八角石墙上精美的马赛克装饰。

金顶清真寺旁边有一个小的圆顶小亭,称之为链之穹顶,与金顶清真寺同时期建造。

圣殿山广场开阔、安静,有老城里少见的林木,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风,使人忘记你身处何处,似乎离尘世很远......。

阿克萨清真寺的外观看起来很古朴内敛,应该是哥特式教堂的风格。而它的圆顶似乎像是金属打造,虽不如金顶清真寺的那样光彩夺目,但我更喜欢这种沉稳和庄重。
这是大门。

这是侧面的门和窗。

金顶清真寺的西北侧广场上还有伫立了一个圆顶小亭,名叫升天穹顶,据说是公元900多年的时候为纪念穆罕默德夜行登霄而建立的。


这是伊斯兰艺术展览馆。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我久久地品味着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