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7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 名古屋是日本中部工商业、文化教育、交通枢纽中心,地理位置处于东京和京都的中间,故称“中京”。 名古屋是日本战国文化的发祥地,战国三杰(包括金泽篇中提及的前田利家)都出生在名古屋市附近。 为就近游览历史名胜,我选择入住护城河边的威斯汀。
酒店客房的大窗正对着天守閣,我纳闷着送行李的服务员为什么不离开?原来她要指导我看“Magic window”(随着离窗户距离远近天守閣变化着大小,最大时它可占满了整个窗框)。 天守阁照明灯在夜幕下发出幽幽绿光,有点儿糁人,我还是乖乖地密闭窗帘。
早晨,护城河边空气异常清新,沿着东南角望楼散步过去,可以看到向外凸起的望楼窗户设有“石落”(开口朝下可直接攻击城楼下方)。


城堡九点开门,去得有点早,乘势在周边的县体育馆、县医院、市政厅转转,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井然有序。


从人行桥上高眺,德川家康塑像、能乐堂、天守阁。

文物,表二之门。

城堡正门。

城堡内正在开菊花展,德川家康和他的九男德川义直(名古屋城第一代入居藩主)菊花装造型。

尾张德川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家康九男之子)夫妇。

御殿顶角上有雌雄二只金鯱,是想象中唤水防火的符咒,用来彰显德川家的权势和财力,现在已成为名古屋的象征。 募捐陈列的那只是御顶雄鯱的复制品,“真身”有112片鱼鳞,用了44.69公斤黄金。

1610年在那古野城遗址周边动工兴建名古屋城历时二年多,原是德川家康用来防御丰臣军的堡垒,后在此居住过尾张德川氏十六代人。


1930年首次以城廓建筑被指定为日本国宝;1945年御殿在空袭中烧毁; 1959年重建。

天守阁(御殿、本丸)入口。

御殿通道里的日本小学生。

战国三杰像。 此三人既是波澜壮阔战国舞台上前后传承的英雄豪杰,又互为姻亲,他们的故事一直是日本历史剧的创作源泉,被不断翻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日本战国历史迷”。

御殿内的陈列品。 御殿经修复后,2013年5月开放一部分、2016年6月开放一部分,还在修复中的预计2018年全面开放。










在天守阁顶层(七楼)俯瞰。


石墙刻印。 据说当时各诸侯“天下普请”时受德川家康命令帮助筑城,为与其他诸侯区别在石墙上做各自的“记号”。

我观察外墙上的石刻并不多也不统一,倒是在“天守奠基石”的一片废墟中发现几处“活色生香”。






大须观音殿

1612年,德川家康搬迁至此,文库里保存着最古老的国宝“古事记”。

我被殿外二个喂鸽女学生吸引…


这个“鸽司令”好有趣…

她享受被追逐,一次次地引领“鸽子兵”来回奔波…

在观音的注视下游戏…



尘世间天使的翅膀…


热田神宫外


热田神宫鸟居神道…

一片葱郁…



当日有家庭祈福,不能入内。



宝物馆不能拍照,也没有中、英文介绍,有点扫兴。


传统被年轻一代接受和继承…

日本人对孩子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熏陶让我感触良多。


“独闯龙升道”一周行程圆满结束。

“龙升道”是2014年2月日本旅游局据中部地区地理位置提出的一个旅游概念。 旅游局网站的线路设计细致合理,无论是你以前来过还是初次、不论喜好什么主题,风光、人文、历史、宗教,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那一款。

“独闯龙升道”之六(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