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学名:Rhus Typhina)。科名漆树科,为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形至披针形。直立圆锥花序顶生,果穗鲜红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紧密聚生成火炬状。果实9月成熟后经久不落,而且秋后树叶会变红,十分壮观。原产欧美,常在开阔的沙土或砾质土上生长。
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宝鸡、天水)温带草原区(主要城市:兰州、平凉、阿勒泰、海拉尔、包头、张家口、集宁、赤峰、大同、锡兰浩特)。


火炬树具有许多入侵物种的特性。例如适应能力强,根蘖繁殖,常成片分布,成熟早,结实量大等,已被研究者列为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地区的杂草之一。火炬树有非常强的侵占力,一旦离开原产地,就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疯长,危及引种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失衡。通过调查发现,在火炬树成片生长的地方,大量物种均受到排挤。


火炬树树叶繁茂,表面有绒毛,能大量吸附大气中的浮尘及有害物质,牛羊不食其叶片,不受病虫危害。火炬树能够适应严酷的立地条件。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黄粘土加鹅卵石的土壤中生存,既能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建筑垃圾以及干旱缺水的煤渣垃圾上生长,耐旱性极强,抗寒性也极强,当气温达-36~-38℃,与火炬树仍安然无恙。


火炬树具有强大的种间竞争优势,如在山东济南火炬树和黄栌的混交林中,如今已难觅黄栌踪迹.种植3~5年的火炬树,入侵苗可以蔓延到30~100m。火炬树分布的地方,除了几种草本植物外,难以见到本地种,个别地方已将本地种全部排除干净,严重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由于火炬树根蘖繁殖力惊人,根系盘根错节,很难彻底去除;同时,火炬树自我保护能力强大,分泌物以及密集的绒毛,几乎使其“刀枪不入”,没有昆虫吃它,也没有天敌控制它;其“火炬”(果实)能产生大量种子,虽然难以自然萌发,但仍潜藏着巨大威胁.

火炬树根部萌芽能力强,自然繁殖能力快,造林成活率高,在人为破坏及森林火灾后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而重获新生。



火炬树具有超强的耐寒、耐旱和耐盐碱能力,对周围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是一种良好的护坡、防火、固堤及封滩、固沙保土的先锋造林树种。由于火炬树用途多,适应性广,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早为各国引种栽培,广泛应用于人工林营建、退化土地恢复和景观建设。主要用于荒山绿化兼作盐碱荒地风景林树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