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30年前造香港天坛大佛 作者 黄秀钟 今年10月是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中国航天报要我写一篇文章,回忆30年前香港天坛大佛建造过程。当年,天坛大佛诞生记我写了三十万字的报告文学《妙相神工》,赵朴初题写书名。报告文学还获得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今天要用一篇短文反映当年航天人是如何设计建造这尊世界最高的天坛大佛,显然是不够的,但报纸文字受限,只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去香港我都要去大屿山,因为大屿山木鱼峰上端坐着重250吨、高26.4米的青铜天坛大佛,这是航天晨光人承制的,这是中国航天的新标志。
天坛大佛签约仪式在香港举行
我和周末报记者在天坛大佛小样前合影

放样后的石膏大佛头像

铸造后的青铜大佛头像,相当于42平方米一间房屋大。

天坛大佛安装前的大屿山宝莲寺大佛基座
几次去香港,爬上260级台阶,站在九层楼高的天坛大佛前,回想当年跟踪釆访航天晨光人设计、承制、安装这尊世界之最的1600个日日夜夜,十分自豪。天坛大佛让世界对神密的中国航天有了新的了解,打响了航天制像品牌,引出了航天制像一个新产业。

当时,我是中国航天报江苏记者站站长和特约记者、晨光报主编、晨光电视台台长,全程跟踪釆访报道了大佛工程,釆访了赵朴初和香港知名法师,釆访了航天部领导和大佛工程建设者,釆写了大量报道在国内外媒体刊发。天坛大佛工程震惊海内外,中国航天名扬四海。

大佛佛手,一只佛手上可以同时站立38个成人。

大佛耳朵,耳洞里可以钻进去一个人,耳朵长4米多。

大佛头顶发髻由325个脸盆大的发髻组成。

大佛莲花宝座上的一个花瓣,一个花瓣重一吨。

我爬上正在打磨的佛手留个影,佛手施以信众快乐和吉祥,信众以摸佛手求福。

当年,我采访航天部程连昌副部长并请他题词。
香港回归祖国前,香港佛教界要建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并认定中国土地中国庙,中国大佛中国造。港方向全国公开招标后强手竞争激烈,航天部以拥有航天技术的绝对优势在竞争中胜出。1986年春天,航天部把大佛工程的任务交给了晨光。我釆访程连昌副部长时,他说,航天部是从事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的,航天部承制天坛大佛,说明我们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要把航天技术应用在民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我们既能让火箭上天也能让大佛立地!

大佛工程集古老和现代艺术为一体,熔传统工艺和尖端科技为一炉。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佛脸部放样时,通过立体摄影和空间定位,用计算机测出香港提供的小样两眼高低误差180毫米。对于一尊九层楼高的佛像,区区误差肉眼怎么也看不出来,但航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一毫米误差也不行。港方十分佩服,同意晨光厂对雕塑眼睛做了修改。

那是1987年夏天,火炉南京酷热难当,6个放样现场,大鼓风机呼呼吹着,工人们仍忙碌的大汗淋漓。几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放样的佛脸耳朵就长4.2米,头上325个发髺,每个有脸盆大。工人们爬高上低,日夜奋战,用60立方米木料支撑,用1吨麻丝、18吨石膏塑型,把佛脸放样成功。

赵朴初为天坛大佛作《卜算子》并挥毫书就赠送航天晨光,当时,我在现场釆访。
天坛大佛的建造,使中国航天和120年的百年晨光闻名中外,天坛大佛是世界之最,集宗教文化与雕塑艺术于一体。赵朴初写下《卜算子》一词赞曰:“百二十年来,几见蓬莱浅,奋翼冲天破九霄,阊阖开宫殿,威德保和平,工巧观神变,兵气销为日月光,妙相庄严现。”足见大佛是祈求世界和平的象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放样后的石膏佛脸进行认定,他说,我看过世界各国的佛像,这是唐朝以来最完美的佛像,庄严妙相,不敢说绝后,至少可以说是空前的。

大佛青铜铸造十分不易,经过科研攻关,航天人研制出一种保证百年海风盐蚀不腐的新型锡青铜,并创新世界领先的立式薄壁浇注法。

我和新华日报、江苏科技报、人民日报的记者一起在预装的青铜大佛像前留影。

我采访赵朴初和航天部有关部门领导。

为了启运大佛发髻和佛脸,拆除了工房的门头。从南京经运输轮到香港后,煤窝码头到大屿山的道路拓宽,警车开道,晚上运上山。

佛首浇铸洒净仪式是大佛工程关键节点,那是1988年10月18日。佛首浇铸现场搭起供台,香火缭绕,经声萦回。赵朴初和海内外近千名佛教界人士参加洒净仪式。当时的航天部长张钧、副部长程连昌和江苏省各级领导参加了观礼。香港宝莲禅寺海内外善男信女捐献的1614克黄金,现场投放到8吨铜水炉中,意为佛脸贴金。只听大佛工程总指挥一声令下,两个工频炉中的8吨铜水从两个浇注口同时注入巨大的脸部成型箱,42平方米的佛脸仅用40秒一次浇铸完成。

专家组开箱检验,评定大佛形象完美,浇铸成功。赵朴初兴奋的赶到铸造工房,他仔细的观看铸造成功的佛脸后说,这是铸像史上的一个创举,过去国内外佛脸是分块铸造拼焊的,天坛大佛42平方米佛脸一次铸造成功,是震惊世界光耀古今之杰作。

香港天坛大佛安装工地上,高高的耸立着巨大的中国航天四个字。大佛安装正赶上台风季,大佛岿然不动,因为用风洞等航天技术试验釆取了强有力的抗台风抗雷击高科技技术,大佛可承受12级以上强台风和防雷击。

大佛佛脸在香港现场吊装

太阳下大佛壁板表面温度高达50多度,安装施工队员在佛体内拼焊,厚厚的工作衣能拎出汗水来。二百多块青铜壁板单面焊道914米,拼焊后误差不超过一厘米,港方委托法国检查核电站焊接质量的公司,检验大佛焊接质量后对航天人连声称绝。

航天晨光施工人员正在安装大佛内部的热涨冷缩副支架结构

天坛大佛圆顶仪式上,赵扑初赞颂天坛大佛工程建造三个伟大,一是发心伟大,为香港安定繁荣国泰民安,二是艺术伟大,相好庄严,与云岗龙门造像媲美,三是航天技术伟大,工程技术、铸造安装应用航天技术,是超群的,照古腾今的。

赵扑初在香港天坛大佛开光仪式上

航天技术造福人间。天坛大佛工程荣获国家工程建设质量金奖。天坛大佛工程后,航天晨光金属艺术制像公司,承接了海内外大型雕塑制造工程,无锡灵山大佛、海南三面观音等大型雕塑艺术,让中国航天名扬四海。 30年弹指一挥间,至今回想起当年釆访报道香港天坛大佛工程的日日夜夜,依然十分难忘⋯⋯

作者简介: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晨光报主编、晨光电视台台长、南京新闻台全市早新闻主编。《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金陵瞭望》等省市媒体专栏作家。著作《妙相神功》一书在香港出版,《黄秀钟文集》一书收录了30多万字的200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获奖作品。退休后被返聘到北京,采访撰写编辑中国航天发展史书,现定居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