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声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5日 2016

遗落在中东铁路上的俄罗斯符号——水彩画家张翔得横道河子写生随笔

从拿起画笔的那天起,采风写生的路上,有些地方对于我来说,是旅途中的奇迹,是人生中的获取,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更是一段历史的展现和触摸。充满着浓郁俄式风情的横道河子就是这样一个让我迷恋和缅怀,让我心生赞叹和惊诧的百年古镇。 从青年到中年,我几乎年年都要来这里采风。不仅仅因为这里保存着成群的俄式老房子,也不仅是夕阳的余辉中,她那显得特别安静和极富线条的美感。在我的眼里,横道河子是一个与历史悲情缭绕纠结的小镇。

老照片-横道河子小镇街景

古镇上这条老街始建于1897年,这比哈尔滨建市也要早了整整一年。现留有107栋中东铁路开发建设时期的俄式建筑,有着极其珍贵的保护开发价值,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老照片-横道河子小镇街景

说起横道河子,对生活在远东地区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横道河子镇是由修筑中东铁路应运而生的。当年在中东铁路施工中,大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云集在横道河子。于是在山腰凿穿山洞建造了杜草隧道,建筑了中东铁路机车库,盖起了庄重醒目的大白楼,俄罗斯风情老街也日趋成型,随后圣母进教堂拔地而起,光耀了横道河子昔日的繁华,揭开了百年小镇最精彩的一幕。

该楼是1903年为修建中东铁路的专家、技术人员建造的办公及住所,是座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二层白色俄式砖瓦结构的办公住宿楼,当地人称之为“大白楼”。

2014年冬天采风在这里摔了一跤后,四季相逢的约定让我于2016年的夏天,又来到这里开始夏季写生。

张翔得水彩作品《岁月如歌之三》

张翔得水彩作品《洛宾小屋》

我喜欢到横道河子采风写生,还因为喜欢听这里的老人讲横道河子充满风情的故事。当年有二万多名俄罗斯技术人员和全国各地的劳工涌进小镇,嗅觉灵敏的商人、手工业者以及流浪汉纷至沓来,商贸、餐饮、娱乐等店铺立刻伫立在老街各处。 每天在这条老街上,多国语言的叫买声夹杂着腥膻与各种香水的气息在老街回荡,咖啡屋的调情、酒馆里的音乐、流浪汉的蹒跚充斥着老街,以及匆匆赶路的俄罗斯小伙一手咬着大咧巴一手举着啤酒瓶畅饮,让这条老街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景色各异,色彩纷呈。镇南的“花街”喧闹声持续夜半,酒馆里的灯火彻夜通明,机车汽笛声和进山爬坡的喘息声会将一夜的星星震落。

老照片-东正教圣母进教堂

老街的东端矗立着一座木制俄式建筑东正教堂,人称圣母进教堂,也有人称为约金斯克教堂。他完全采用俄式建筑风格卡、嵌、镶、雕建成,精细而典雅,古朴而庄重,神圣而华美。她始建于1901年,是东北三省目前仅存的一座全木制结构的东正教教堂,她的建筑规模仅次于文革时期被毁坏的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当年,这里的宗教活动十分活跃,悠扬而雄浑的钟声给小镇增添了几许苍凉和神秘。如今圣母进教堂的一草一木还依昔可见当年的风光无限。

张翔得水彩 横道河子圣母进教堂写生

横道河子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心站,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因此,中东铁路通车后便修建了一座机车库。据老人们讲,当年从这里传出的蒸汽机车轰鸣声不绝于耳,气锤敲击声震耳欲聋,机车进出排出的白热气流使这里如云里雾里如梦如幻,旗子舞动,哨音嘹亮,人声嘈杂,十分忙碌与紧张。

老照片-上世纪30年代的横道河子火车站

老照片-横道河子火车站的后街

如今,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机车库终遭废弃已年久失修,那极富线条美感的机车库屋顶像“一把摇开的折扇”, 坚固的骨架却还在努力向人们展示她曾经有过的辉煌与梦想,映衬着夕阳余辉中飘摇的荒草,显得有几分苍凉。

百年机车库

历经百年沧桑,机车库墙砖剥落,门窗残损,周边杂草丛生,墙根下成堆的道钉锈迹斑斑,但俄式建筑的风采仍在。

一声长鸣的汽笛,震醒了小镇沉寂千年的山林。从此,滚滚的车轮辗过铁道线上的每一根枕木、每一颗道钉,为今天的我们记录下古镇的百年风雨、百年沧桑。

百年后的横道河子小镇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走在这条百年历史的俄罗斯老街上,俄罗斯哥特式建筑鳞次栉比,让你有一种走进异国他乡的梦幻。日光轻柔地涂抹在这些建筑上,虽然百年时光,风蚀雨侵,有些残损和破败,也有些自形惭秽,但那种敦厚的墙壁,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独特的结构,以及以黄色为主基调的色彩,这种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还是能够让你感受到当年的华贵与绚丽。

张翔得水彩 横道河子写生作品

虽然这些年横道河子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矗立在小桥边的日式木屋不见了,小河中流水的岁月打磨而成的圆润的大鹅卵石早被人挖没了,但相比采风路上 一些所到之处,它还是让人欣慰的。在横道河子,几乎看不到崭新的楼房,满眼是年代久远的建筑,仍然是早期的石砖路面。这么保存完好,也是最集中的百年俄式建筑在黑龙江省已寥寥无几。有人说,这种纯粹的俄式古典建筑,就是在今天的俄罗斯也很难见到。 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横道河子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底蕴、开发旅游的成功经验,延续着老镇人于百年风雨中凝结的情思和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958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油画
不止艺术,还有自我。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风雨声
创作 26 粉丝 114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6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