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丽影
“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千百年来,这句民谚名播大江南北,至今传诵不衰。鼓楼为俗称,今称大中楼。以其依云逼日,高大巍峨而著称于世,成为文人墨客吟诵之所,又因临汾地理位置独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尧舜古都,平阳大鼓楼历来皆为平阳胜景。“鼓楼朝晖”为今尧都胜景。
大中楼为三层楼阁。基座为正方形,青砖砌筑,门洞十字相交,古为四方通道,上方各镌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石刻匾额(今为复制),四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通高43.75米,据说为全国最高,民间有天下第一大鼓楼之称。据《鼓楼大观》记载,平阳鼓楼比西安钟楼高7米,而西安鼓楼钟楼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钟鼓楼。
鼓楼历史共修缮过8次。 第一次是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平阳发生大地震,鼓楼首遭毁坏。后金人定都北京,古平阳地理位置险要,被称为京都腹里,地方官对损残之鼓楼,进行改建,并取名中楼,铸钟悬于中楼之上。
大中楼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坏,为1948年人为毁坏。据老年人讲,1948年据守在这里的阎锡山城防司令梁培璜惧怕城外的人民解放军攻城,嫌鼓楼太高,目标明显,不顾鼓楼的文物价值,让士兵将鼓楼拦腰拆毁,只剩底座与第二层。
最近一次修复为群众自愿筹办,在尧都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1987年5月,大中楼按明代风格重修完工。大中楼再显巍峨,平阳重现胜景。同时,恢复了明代对鼓楼的称谓―大中楼。
大中楼建于何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一是推测,可能建于南北朝时的北齐,为了防盗报警。今之大中楼上有一口宋金时期大铁钟,钟高丈许,围一丈八尺,重达5000斤。钟上铸有以下铭文:大金明昌七年(即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四月十六日。皇基永固,宰辅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南无一万五千佛,南无五十三佛。”按此钟铸造时间,大中楼距今至少有800余年的历史了
今年临汾对鼓楼南北街扩宽修路,同时对鼓楼进行外围修缮,随对其进行了关注,并拍照留念,与大家分享。
工人加夜班更换大钟的架子(手机随拍)
鼓楼的早晨,洒水车降尘作业时的瞬间清亮鼓楼容貌(手机随拍)


8月28日工期接近尾声的鼓楼美丽晚霞
















期待最后的完工……再来定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