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穆文静 古意今韵 ——桑建华篆刻、书法艺术浅述 王晓斌 西泠印社曾隶属杭州文化系统,而作为“印社中人”的桑建华和当时在文化局供职的我是很谈得来的朋友,因此彼此间比较了解。桑䢖华为人厚道,谦和自守。为艺方面篆刻、书法皆精。其作品虽温和平正而绚烂多姿、不刻意张扬特色而风格自在。可以说,他的作品与他的人品个性是吻合和高度一致的,是属于耐看、耐品味和经得起时间汰洗的那一类型。 先说篆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祝遂之先生说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远溯秦汉,胎息纯正,格局平和。的确,他的篆刻源于深厚的传统,深得经典浸润和滋养。他立足于浙派,兼取浙、皖两派之长,镕铸百家,独出机杼,将笔意融于刀石之上,印风冲和渊雅,刀法细腻,规矩而不板滞,入古而能出新,醇古拙朴,温文尔雅。他在艺术取向上选择工稳平正一路与他敦厚内敛的个性是极其适合的,这也同时成就了其风格。不难看出,他的每一方印章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后精心创作的,如:“吹花小径 听雨高楼”、“听鹂深处”、“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汀烟雨杏花寒”、“蛟龙皆非池中物”等,朱文也好白文也罢,亦无论是从印面的整体布局到线条的处理,还是从空间分割到字与字相互间的挪让,以及在总体平衡中求得灵动变化等,都被安排的熨贴、细赋、恰到好处,同时笔意、刀法也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从中既透露出他的深厚功力,也体现了其独到匠心。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先生评价桑建华“篆刻的刀法爽健,笔法精到,气味清雅中,我们可以感受刻作者心静如渊,在日常纷杂的事务中,在时下不择手段去竞争中,建华能保持士人的品格与文人的优雅,呵护方寸之中的静土,难能可贵。” 次说书法,桑建华诸体兼擅,尤精于篆隶。早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时,他曾于行草书下过不少功夫,后感觉自己的个性于此不甚洽合,故转而专攻篆隶,其中对《乙瑛碑》《曹全碑》等汉碑用功最勤,著力颇多,获益也最大。与此同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对工稳一路篆书的研究,对王福庵等先贤的作品反复揣摩与临习。他的书法一如其印作,功底扎实,清秀典雅,沉穆文静,线条凝炼遒劲,富于金石气,注重用笔行气、分行布白和书境的营造,十分耐人寻味。然而,他的作品初看并不抢眼,而随着欣赏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感觉其中的内涵和妙处,笔法、字法、章法均有其独到之处。此外,桑建华治印写字之余,兴来也偶作山水、花鸟,虽逸笔草草,却别具神韵,颇得写意传神之妙趣。

多年来,桑建华在篆刻和书法艺术创作上取得不菲的成就,赢得业界极好的口碑。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展和国际联展并获奖,其中不少佳作为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能取得如此成就,我想除了他的眼界、勤勉和善学之外,至少还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接受过传统课徒式教育和现代艺术学院教育。桑建华上世纪80年代初即随篆刻名家余正先生学习篆刻,在余正老师的指导下,他一开始就从临摹明清的流派印入手,同时师法古玺、汉印、元朱文等,后来偏重浙派,学习西泠八家和随后的王福庵、韩登安等工稳印风,并汲取钟鼎、汉封泥等艺术元素,丰富自家表现力,可谓遍学百家。此间其恩师余正先生曾评价他“其性情温文内敛,才思聪慧敏捷,于学兼容并蓄,执事从容而不惑。”年届而立,在积累了一定的艺术感悟和丰富创作经验以后,他又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系统学习了两年,登高望远,理性与感性进一步融合,视野更为开阔。 其二,书、印融会贯通,互为益助,相得益彰。古时以刀代笔。桑建华当然深知篆刻与书法的内在联系,亦知“印含书意”、“印从书出”的道理,故从不偏废,一直习书治印两不误,“印小乾坤大,方寸天地宽。”毫无疑问,丰富的篆刻实践当然为其书法艺术注入了内涵。而书法功力的长进亦增加了篆刻的力度与书写韵味,促进了印艺水平的提高。 其三,注重印外和字外功夫。多年来,他着意综合修养,潜心研究印学史论,成果可观。陆续发表了《丁敬开启浙派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西泠印社历任社长艺事辑略》、《金石长存湖山间--韩登安先生》、《我思古人 有扁斯石--西泠印社社藏三老碑拓本》、《流风余韵被于来叶-民国时期浙江印人》等学术论文。担任《赵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风》、《中国书法经典导读》、《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作品集》副主编和《品味西泠丛书》编委,《中国印学年鉴》、《朱复戡印存》《西湖丛书•西泠印社册》选编、撰稿人等等。 综上所述,说桑建华是当今“浙派”印学传承发展的代表篆刻家之一,应当是不为过的。桑建华在不断求索,他说还不想过早地结壳,作茧自缚。桑建华攀上书法篆刻艺术的更高山峰可期! 链接: 桑建华,1964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97年入西泠印社。师从余正先生学习书法篆刻。曾获首届全浙书法大展优秀奖、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铜奖、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提名奖、第四届全浙书法大展提名奖、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奖、浙江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铜奖。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任《赵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风》、《中国书法经典导读》、《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作品集》副主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