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徐徐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8月18日 2016

《觉茶如是》 雪小禅

落一场八月秋雨, 来禅园,吃一回日间老茶。 晚来的时光会走,莫怪雨不来呀。

一直想写篇闲散的吃茶文章。尽管写了许多关于茶的文字了。不满意。不够散,不够淡,不够飘逸,茶气不足。茶气是什么气?说不好,但应该又轻盈又厚重,又飘逸又有力道,中性,似男又似女。恰好的火候与劲道,一眼看得透,一眼又看不透。 适逢七月半,狂风骤雨。水淹了七军似的,外面是风声雨声,屋内是菖蒲、铃兰、石竹、文竹。特别是南方带来的菖蒲,摆在我书桌上,雅配。我煮了七年的寿眉,一屋子的药香,如猛虎嗅蔷薇,恰配我这爱茶痴茶中年听雨的禅园主人。我的小家叫“禅园”,雪明先生的书法“禅园听雪”挂在墙上,屋内堆砌着坛坛罐罐的文玩儿,不知真假。这样的屋子就有了茶气。我光着脚走在“老榆木”的地板上,有些硌。老榆木的纹理恰恰好,是我在古旧市场上一块块淘来的。风吹的风铃直响,我呷了几口老茶,觉得心满意足。上午临完几张旧帖已经觉得心满意足,此时更甚。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在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唱戏、喝茶都是。今天这雨,最适合吃茶。 说来我吃茶时间短,不过十来年。少年孟浪,白水就行,父亲常喝高沫,那奇异的茉莉香,我从前受用,现在觉得根本不是茶。父亲用茶缸盛,是用来解渴解乏。 中年开始习茶,从绿茶开始。香啊,明前绿茶,娇嫩嫩的小姑娘似的。绿啊,一杯新龙井,透明的舒展了。俨然一派青绿山水的做派。让我想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十八岁的少年画了那么绝美的画卷,然后人就死掉了。才十八岁。可是留下了那么好的青绿山水。绿茶是王希孟,18岁的王希孟,只这一季。隔年的绿茶是不能喝的——像到了中年的妇人,又疲惫又憔悴。

初开始喝茶时迷恋红茶。红茶是女性的,婀娜而娇柔,再加上奶,简直可以温暖一个又一个冬天的下午。但简直不像喝茶,像调情。说不完的情话与蜜意。没有厚重感,也像听越剧和黄梅戏,男欢女爱,小情小调。留在舌尖上的感觉更像散文。金骏眉、正山小种名字真俏,特别是金骏眉,像一个人的名字,性感中有妩媚,丰满而娴熟的中年女人。线条也柔和,口感也柔口,与女友喝茶,红茶宜配。 有一次去苏州,在寒山寺喝到一款碧螺春,有寒山寺的早春味道。极好。还在南京鸡鸣寺喝过秋茶,是冻顶乌龙,也好。鸡鸣寺的梅花更好。杭州的灵隐寺,与禅师喝过清明龙井,小师傅刚刚从龙井坡上采下来,还带着雾气,坐在古树下,那天也有小雨。难忘喝红茶是在云水谣。付老师陪着去的,还有连先生,几个人坐在云水谣那棵几百年古树下,那天晚上喝了一次静坐红茶。味道醇厚绵烈。 爱上乌龙茶是在台湾。随着旅行团进了许多茶店。都是乌龙茶。阿里山的高山茶、冻顶乌龙……香啊。那个香不像茶的香,厚实。但又飘逸,喝出苏轼的《寒食帖》之感。从台湾回来我带回很多乌龙茶,那卷卷曲曲的茶叶陪我过了一个冬天。每次喝乌龙茶,总是先想起冻顶乌龙,铁观音倒排在了第二位,可能是那香气扑倒了我。我喝过30年的铁观音,在苏州冷姑娘的茶坊里,那老茶老得惊了魂似的,在早春喝出热汗来,想想那苏州的小桥流水和冷姑娘的美,没齿难忘了。

开始喝白茶是四五年前。朋友送我牛皮纸袋子装的老白茶,上面是毛笔写的三个字“老白茶”,字老实,敦厚。是七年的寿眉。用日本铁壶煮了喝,一屋子药香,我迷得不行,舍不得喝完。每天只煮一点点,到底还是喝完了。后来又喝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都敌不过这款寿眉。那低调而骄傲的味道始终翻滚在我的味蕾上,我喝完这些老白茶,每到外地遇茶人斗茶,一口品个八九不离十,差不了个三两年。这是味蕾的积累与记忆。老白茶有股清气,像八大山人的画,你明明知道就那么三笔两笔,可是你画不出来。看过很多别人的画,三两眼就忘了,大同小异,八大山人是二十泡之后的老白茶,还那么醇厚。 我没事的时候就煮点老白茶。新茶不行,没那个味。只有老了的白茶才像生活结了晶,分明有了风声气,可偏偏叫人喜欢得紧。 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是明以后形成的,用水泡。唐朝人喝茶先用油炒了茶,再加花椒、大料、葱、姜、蒜……我认为是喝茶粥。去广西和贵州时喝过“擂茶”,就是唐朝的喝法,喝不习惯,但记忆深刻。宋朝是抹茶。在日本喝过抹茶——形式又隆重又复杂,让人心里起了敬重,千利休说:我只对美好的事物低头。他向茶低头,我也向茶低头。常喝茶的人,都有一身素清清的茶气。 茶气里有人才爱。王羲之奉橘,王献之献梨,颜真卿乞米……呵呵,小禅吃茶。 “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王献之送梨,我爱送茶,且是普洱生茶,行生古树茶。 我初次喝到普洱生茶闹肚子。肠胃接受不了它的生猛,跑了几次卫生间。后来喝了一段熟普。茶人的最后一站只能是普洱,普洱两个字带着地老天荒的美感,说不出的天高地厚。黑茶的一种,黑茶就太直接了,普洱绕了千山万水又回来的意思,又蛮荒又文明。奈何奈何,就是这么迷人,喝到最后,人至中年,还得是普洱。一款老江湖的茶,但是风霜,味道十足。 喝普洱久了,再难喝别的茶——像终于爱对了人,分分秒秒要跟他在一起呢。

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采过古树茶。与茶人一起去的,先是坐了摩托车,崎岖山路,下面是万丈深渊,后来连小径也没有了,只好步行。拄着拐杖,在腐叶和古树间行走,遇梅花鹿、大象、各种小动物。也不觉得害怕。忽然想起一首词:“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恰好那天月光盈洁,照在我脸上,也真是表里俱澄澈。 坐在古茶树下,把茶叶放进嘴里嚼着,甘甜美味,我用唾液泡了古茶树的叶子,自是难忘。 后来在终南山喝过一款生普。清冽自然,想起词的下半阙: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我忽然想起王维来。肝胆皆冰雪。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爱他的孤云和僧,我爱我的老茶。禅茶一味我不在乎,我在乎雨落纷纷之时,我泡一壶老茶,坐在窗边,看着自己郁郁葱葱的菖蒲,喝它个汗流浃背,喉咙生甘,这样的日子就是日常,喝茶喝出广阔天地来,常与茶友约茶,在一起喝老茶,只说茶里春秋。 也有了几款老茶。从西双版纳运回来的贮存罐子。朋友说等过30年一起喝我的老茶,我掐指一算,再过30年也真老了,茶也老了,约个旧人,一起喝茶——哪有那么多前尘旧事?最好的就是面前这杯茶身上这件衣吧。

作者简介 雪小禅 畅销书作家,知名文化学者,中国慢生活美学代言人。曾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被评为“中国移动大学讲座形象大使”,"中国青年论坛"北京大学讲座嘉宾。担任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评委。雪小禅【禅园听雪】系列珍藏邮品,是中国邮政首次发行作家封片系列产品。 迷恋戏曲,曾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被称“大学生心中的作家女神”。同时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等多所名校聘为"导师"。对传统文化、戏曲、美术、书法、收藏、音乐、茶道均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与研究。 新浪微博:@雪小禅 公众号: 雪小禅 | 禅园听雪

摄影师简介 李菁 笔名吧啦,“雪小禅”公众号主编。青年作家,设计师,摄影师。 出版书籍《见素》《当茉遇见莉》 个人微信ID:sheyinglijing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380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中国画
水墨淡彩,笔墨丹青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春风徐徐
创作 53 粉丝 150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89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