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感受《武侯祠》
2016-8-18时间:2016年8月2日 ♥ 蜀都龟城·汉昭烈庙 ★★★★ 图文 制作:礼心
走进成都武侯祠,看三国故事。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因果关系……总之似乎都和“数字”相关。

成都武侯祠又称“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三合一)。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三顾”指的是三顾茅庐,“两表”是诸葛亮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是指“隆中对”。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郭沫若题 武侯祠过厅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先生1965年1月游成都武侯祠的题联。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扇摇战月三分鼎 石黯阴云八阵图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写的七律诗《诸葛草庐诗》。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佚名题



兴亡天定三分局; 今古人思五丈原。 ——赵樾林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佚名题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据查蜀帝杜宇(杜鹃)题,赵藩书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冯煦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取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出自晚清将领左宗棠题卧龙岗诸葛草庐的诗。



“桃园三结义” ——家喻户晓,深受万人敬仰和推崇。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沙孟海集杜甫诗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持笔,三分岂是偏安。 ——蒋砺堂题



已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佚名题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完颜崇实再题、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的“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丰,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已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假坟”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遗存的古路和石雕的麟痕,还能想象出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和排场。)



隆中一日风云会; 剑外千秋草木香。 ——佚名题



光绪拔贡,任四川达县教谕的刘咸荥(1858—1949)有机会经常游览武侯祠,对诸葛亮十分敬仰,曾写了几副对联,从不同角度来赞美英雄: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成都武侯祠的这副对联用“一”至“十”数字,概写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谨慎的性格特征,及其所建立的功业。作者不按数字大小排序,却以诸葛亮的生平为序: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殉职,其一生谨言慎事之品,恪职尽忠之心,为万代楷模。而其排布八阵之图,泽被西蜀之福,广纳四方精英,成三国鼎立之势,其深谋远虑之智,丰功伟业之荣,令千秋景仰。



嘿嘿…… 礼心也受到影响了…… “数字化”啦…… ♡ 三国人物数风流, 一代忠臣敬武侯。 二表三分归九鼎, 四方八阵智多谋。 鞠躬尽瘁答三顾, 六出祁山运长筹。 七纵七擒降孟获, 五丈原上树千秋。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