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8月7日 2016

旅英随笔

从没去过欧洲,一直琢磨着如果要去,应该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在朋友的建议下,最终决定去英国。老牌儿资本主义国家,兴盛的时候殖民地遍天下。虽然今不如昔,但底蕴深厚,文化悠久。英国人自己说,“英国即乡村,乡村即英国”,所以对这一程很是期待。 不过我们第一天就不顺利。本来计划先飞伦敦,然后转机到爱丁堡,从爱丁堡再一直开车向南,一路走一路玩儿到伦敦。英航的飞机在北京就晚了一个半小时起飞,到伦敦机场后,已经错过了下一个航班,本来应该晚八点到酒店,等我们最终办理完入住,已经接近半夜了。

阴雨中的爱丁堡古堡。这个苏格兰最大的城堡,建在120米高的死火山的花岗岩顶上,是苏格兰自由独立的象征之一。在六世纪就是皇家城堡,可俯瞰整个爱丁堡市,里面有苏格兰之光“权杖、宝剑、王冠、命运之石,可惜这些无法拍照。

爱丁堡古堡内,天气阴沉,细雨霏霏。 据说每年八月,还会举办盛大的艺术节。现在古堡外已经搭建好了可以容纳数千人的观演看台,而这些临时看台每年艺术节后都会拆除,第二年再重新搭建。够任性吧。

有些空荡荡的爱丁堡市街道。 英国是个多雨的国家,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会下雨,少雨的好天气在6月--9月,我们运气不佳,不过天气很通透。

身着苏格兰短裙的学生乐队。他们可能去参加一个演出,马上即将登车出发。

大象咖啡馆。尽管里面非常普通,但JK·罗琳在这里完成了很多哈利波特的精彩章节,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令我着迷,可惜姑娘对这本书完全不感兴趣。

大象咖啡馆旁俯拍爱丁堡街道。英国的街道很少直道,因为要保护古迹,多选择绕过,因此弯道居多。

古堡外孤独的苏格兰风琴演奏者。琴声悠扬婉转,别有滋味,让我感觉置身于特别的幽静安逸之中。

雨中行车,在Gretna Green小镇小憩。 小镇以白色调为主,据说是苏格兰的特色风情小镇。每年这里举办数千场婚礼,导游说这里的黄油饼干在全英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据说在英格兰男女结婚要在20岁以上,而苏格兰18世纪时好像男14岁,女12岁就允许成婚了。苏格兰并入英格兰以后,必须遵守其法律,很多未到适龄的年轻男女,等不及了就来到这个小镇,提前享受他们的幸福。 尽管小雨不停,但小镇的空气中,似乎仍漂浮着自由和浪漫的气息。Gretna Green,Since 1754,令人憧憬啊……

离开逃婚小镇后,继续冒雨赶路,而雨忽缓忽急,大约三个小时后,到达宿营地Windermere 湖区小镇

Windermere 湖是英格兰最大的湖泊,湖区范围2300平方公里。这是湖区小镇的一角,房屋多为灰色。著名的童话形象彼得兔据说就诞生在这个小镇。 雨下个不停,几个小时的行车,我们也有点儿疲劳,夜宿的Ridditch(雷迪奇)小镇酒店,隐藏在一片青翠的树林中,好像也是有百年的历史了。

小镇功能齐全,酒吧、超市、商店应有尽有。导游说小镇上的三家中餐厅都极难吃,因此我们决定冒雨在超市随便买点儿垫吧垫吧。 酒店只有三层,老电梯却轰轰作响,很吓人。好在房间很大。英国和国内的时差是7个小时,现在北京应该是半夜了,怪不得人困马乏。

清晨雨后的Windermere 湖,平静无波。 湖上有很多私人游艇,静静地停着。据说在英国私自钓鱼是违法的,必须向政府进行申请。

在英国,墓地旁边的房子是最贵的,最抢手的。英国95%的人笃信基督教,相信死者生前为善,死后必入天堂,同时也会保佑着生者。因此,人们愿意离他们近一些,继续陪伴他们,纪念他们。 陪伴即永生

湖区的天鹅和水鸟根本不怕人。但游人是不鼓励随意喂食的,你必须先去湖边的小房子里做一些捐赠,以换取食物。导游说,晴天的时候,鸟儿更多。

坐汽艇游湖,下雨船上人极少,加上我们不超过十个人,可是照样开了船。湖心岛和岸边,有不少酒店和别墅,大多有几百年的历史。湖水最深的地方据说有六十多米,传说在湖区还发现过水怪呢。

到英国的第三天,碧空如洗,心情也放晴了。 几天来,导游一路上不断地给我们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在英国,女人和孩子排在第一位,残疾人排在第二位,男人只排在第三位。我们也确实感同身受。在湖区的小镇酒店吃早餐时,看见两位盲人互相搀扶着,由服务员小心翼翼地领到餐桌旁。我不明白,既然他们看不见,为什么要出来玩?还有一个驼背老太太,推着一辆助步车,晃晃悠悠,也是一个人来住店,并主动和我打招呼,聊天气。

尽管我们不理解,但这里似乎习以为常。导游说他刚到英国不久,带孩子回国,孩子在国内生病打点滴,回到英国幼儿园后,老师发现针眼后立刻就报了警。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导游有两周的时间被暂时剥夺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因为在英国,殴打伤害孩子是违法行为。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境界?

在英国几乎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一路很安静,一路有秩序,尽管道路很窄,但超车和乱并线非常少见,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人们也是互相谦让,让我既惊叹又羡慕。

Strafford 小镇上的莎翁故居,这个小镇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的出生之地,咱必须沾沾他的仙气。

Straffod小镇上,Avon (艾文)河上多彩的船。 导游告诉我们,英国的一些老人,退休时住不上养老院,就喜欢住在这样的船上。蓝天碧水,风光旖旎的浪漫之地,才能诞生莎翁这样的人杰。

Strafford 小镇街景,这个充满文化底蕴、人杰地灵的小镇。吸引了很多老人在这里养老,度过安逸的晚年。

小镇上的房屋也很久远了。在英国,如果要进行建筑的外部装修和改造,必须报请政府批准,并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所以英国的很多建筑,外观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始风貌。

Strafford 小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旁边就是碧绿妖娆的艾文河。莎翁小时候曾在这里受洗,1616年离世后叶落归根,就葬在这里。走进教堂,感觉他的魅力之光无处不在。

小镇上的一家法式糕点店。 英国这个季节平均气温17度,阳光明媚,空气干净。在这样的温暖舒适之中,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离开小镇,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到牛津,牛津大学举世闻名,由39所学院组成,是精英的摇篮,英国三十几位首相,六十多位诺奖得主,都出自于此。

赫赫有名的牛津基督教堂学院,不仅由于电影哈利波特宏大的食堂就餐场面就是在学院里拍摄的,还由于这里200年出了13位英国首相。

基督教堂学院操场,孩子们玩得正High。据说哈利波特中的魁地奇比赛场景,就是在这个操场上拍摄。

老人是不是在追忆他的大学时代?树绿草青之下,物仍是,人已非。 不悔梦归处,只是太匆匆。

我们似乎赶上了大学的开放日,很多学生志愿者都在各学院的门口,接待来考察的家长和孩子。看来为了招到好的生源,各学院不遗余力,各显其能。

大学城中的街道。 天气多变,刚刚还是蓝天白云,转眼就是阴云密布。整个下午街上一直是熙熙攘攘,人流如潮,难得有个人少的间隙。感觉应该是:窗外车马喧嚣,窗内读书朗朗。因为每进到一个学院门口,都会有一大片草坪做缓冲,将教室与街道屏蔽开来。

这个超过八九百年历史的综合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加起来却只有一万出头。由于开放日的原因,很多学院不方便参观,有点儿小遗憾。一下午的时间匆匆飘过,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有些平淡。

印象中这是牛津大学城中的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据说是牛津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教堂,也是牛津大学成长的见证。看着圣母的画像,听着唱诗班的歌声,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虔诚。

英国最大的私人豪宅:丘吉尔庄园。这回真长了见识。庄园面积记不住了,导游说有三个颐和园那么大。树林、草地、湖泊、石桥、宫殿、园林,一个都不少。

在英国随处可见高大茂密的古树,这里也不例外。庄园始建于1705年,历时17年才完工。园内的树木谁知道几百年了?

庄园好大,为了抄近路省时间,导游带我们直接穿过大片的草地。途中不时可以碰到三三两两的羊儿在悠闲地吃草。只不过这些羊非常警觉,很难靠近,看来它们已经不堪其扰了。

庄园内的胜利纪念碑,与主建筑布伦海姆宫遥遥相对。丘吉尔的祖爷爷约翰丘吉尔在1704年的英法战争中取得大捷,当时安妮女王将大片的皇家狩猎场赐给了他,后来建造了这座41米的纪念碑。仔细看过去,碑底的游人犹如蚂蚁一般。

雄伟的布伦海姆宫,气势非凡。宫殿对游人开放,里面介绍了那场伟大的布伦海姆战役,以及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生平。此外还展出了家族的部分收藏,包括油画、雕塑、瓷器、家具等等。可惜宫殿内无法拍照。

丘吉尔庄园不仅是旅游者的圣地,也是当地居民的天堂。每年门票收入的40%都用于公益,比如给当地小镇的居民提供工作机会。除了家族的居所,庄园对小镇居民也是免费开放的,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遛狗、散步,带孩子玩耍。

布伦海姆宫的后花园。据说温斯顿丘吉尔当年就是在这里求婚成功的。

离开丘吉尔庄园,下一站是Chipping Campden ,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小镇。据说这里在中世纪由于盛产羊毛而形成村镇。房屋的黄色砖石虽然有些斑驳剥离,但有种古色古香的味道,是英国保存最完整的小镇之一。

我们沿着高速一直向南,两侧风景如画。 英国多雨,气候湿润,道路两旁的绿色植物自动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有时候两旁的树木还会形成天然的绿荫走廊,非常迷人,导游称之为天堂之路。 英国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农作物种植极少,高速公路两旁看到的,都是大片的草地和成群的牛羊。水土适宜,没有污染,牛羊肉的营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Bibury小镇,离牛津不远。这里小桥流水,花团锦簇,黄砖灰瓦掩映于绿树丛中,被誉为英伦最优雅的小镇。去年习大大访英时曾在这里驻留,使其更加名闻遐迩。

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小镇中心,溪水潺潺,天鹅大摇大摆地经过,旁若无人,看来是自由自在惯了。小镇里养殖的三文鱼也非常有名。

古城巴斯,因罗马浴场洗浴而得名,是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英国城市。下午六点,我们赶到了著名的皇家新月楼。整个建筑呈半圆形,由30幢楼连体而成,如新月一般,故得名。下午的阳光,会将新月楼染成金色。

巴斯在蓝天、白云、碧草、黄砖的映衬下,堪称英国最古朴典雅的小城,是旅英绝不可错过的,小城圆形广场中心的参天巨树,我的24mm广角镜头,都无法取到树冠。英国这样的树爷爷树奶奶很多哦。

巴斯罗马浴室。 巴斯有温泉,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人患了麻风病,但泡了温泉以后,麻风却不治而愈。后来古罗马人入侵英国,将这里的温泉都改成了浴池,取名Bath。现在市中心建成了浴室博物馆,成为小城的象征。 巴斯的建筑以黄色为主,沿着埃文河两岸依山坡而建,错落有致。每当夕阳西下,整个小城都沐浴在金黄之中,美不胜收。

小城街景。高高尖顶的哥特式建筑,是亚贝大教堂。教堂始建于公元八世纪,据说英格兰第一位国王威廉一世就是在这里加冕。

巴斯的街心公园。公园十点才开门,而且需要门票。公园旁边就是雅芳河。我们路过的时候,还没有游人。整个巴斯的居民其实并不多,据说只有十几万人。

巴斯的普尔特尼桥(Pulteney Bridge)建于1773年,桥上和桥的两侧都是商铺,这在世界上都很罕见。我曾经想到桥上拍摄一下雅芳河风光,但桥上的咖啡厅和面包房里。窗边都有顾客,只能作罢。

悠闲的巴斯,宁静的小城,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她。

巨石阵。毒辣的阳光下,它们就孤零零地立在大草原上,有些放荡不羁。 巨石阵之谜至今仍未解开,似乎官方更倾向于是某个神秘部落的作品,也有传说它们是天外来客。导游愿意相信是一夜之间大风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地方刮来的,因为那里发现了类似的石头。你认为哪种可信呢?

巴斯浴室博物馆穹顶。 在英国的这几天,住过的几家酒店,早餐无一例外的就那么几样:牛奶、面包、果汁、培根,火腿肠、炒鸡蛋、煮黄豆,一点儿青菜叶都没见着过。好在中午能吃到中餐,不然真要崩溃了。晚餐大家都是各自凑合,幸亏我们从国内带了些榨菜和香辣豆腐干,不然嘴里一定会淡出鸟来。顺便说一下,英国中餐不便宜,一个普通的炒菜,在10英镑左右。

英国这个季节尽管气温不高,但光照很强。早晚一件长外套,中午短袖即可。气温不过十几度,短袖短裤在当地却很平常。

温莎城堡的车辆入口。城堡建成至今接近千年,是英王室的住所,也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大的城堡,里面收藏的历代珍宝和艺术品无数。贵族们都以能够受到王室邀请为荣。

城堡入口处的新老女王像。那挂在墙上的是不是要平易近人些?

温莎城堡里陈列了许多王室成员的画像及收藏的油画,还有家具、瓷器、钟表等各种珍宝。但展厅是不允许拍照的。 城堡在泰晤士河的高岗上兴建,就是为了可以俯瞰王城。据说这里也是伊丽莎白女王最喜欢下榻的地方。还有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佳话。

城堡里站岗士兵,走出哨位,迈着标准的步伐,在哨位附近行走一个来回。可惜没有看到哨兵换岗。

城堡内的圣乔治教堂,始建于1475年,是英王室的礼拜教堂。自十八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均埋葬于此。如果下午来古堡参观,建议先去教堂,因为4点就会关闭。

笔直宽阔的迎宾大道。在英国这种道路是绝无仅有。据说2015年习大大曾乘坐马车到达城堡,这是王室给予的最高礼遇。

剑桥游船,在河上泛舟一个来回,需要半小时左右。小河环绕着剑桥的学院,作为剑桥的学生真幸福啊。

泛舟河上,穿过的多是拱桥。而这是一座“叹息桥”。据说叹息桥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桥的一端是法院,另一端就是监狱。判决后犯人通过封闭的桥体进入监狱前,从桥上望向外面,想到今后的牢狱生活,悲从中来,一声叹息。故名

小船一共会经过六七座不同的桥,我也不知道哪座是康桥,也许都叫康桥。由于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中国人还把这条河叫康河。风轻云淡,小船轻轻地穿过,野鸭也轻轻地游过,心里默念着那首诗,一切都轻轻地。

剑桥各学院社团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招贴广告和通知。很有点儿惊讶的是,小广告在这里完全没有市场。

剑桥圣三一学院门口的牛顿苹果树。别做梦了,这肯定不是传说中的那棵树。因为它从未结过苹果。

剑桥国王学院,剑桥最著名的学院之一。从亨利六世开始,到亨利八世完成,历时近百年陆续建成。最初的学生都来自伊顿公学,现在的学生则只有大约20%来自贵族子弟。

大气磅礴的国王学院。由于是以国王的名义,花钱十分任性,因此整个学院都很宏伟壮观,特别是礼拜堂,恢弘的哥特式建筑成为剑桥的象征。

在剑桥上学,第一年可以住校,第二年开始都必须搬到校外居住,因此学院附近的房子很紧俏。

在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山顶远眺,碧绿的草坪、海事博物馆和泰晤士河,尽收眼底。这里毕竟是零度经线所在地,还是值得一来的。

夕阳斜照下的海事博物馆。 英国在十八、十九世纪,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军事和经济强国。从十七世纪末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博物馆里有很重要的海上历史收藏,包括舰船模型、航海仪器等。

泰晤士河边,海事博物馆旁光秃秃的海盗船。 导游说,海盗船过去还是很威武的,有四个当地的熊孩子觉得好玩儿,一不小心点着了它,所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熊样子。熊孩子们因为年纪小,最后免于法律制裁。其实,这个样子也马马虎虎吧。

海事博物馆外的街头卖艺者。在英国看到的卖艺者并不多,看上去都挺敬业。吸引我的还有旁边红色的邮筒。

在伦敦,我们住在会展中心的假日酒店。酒店对面是一家中餐厅,从餐厅可以看到外面的小河及对面的城市机场。河边还有一家皮划艇俱乐部。

威斯敏斯特教堂一侧。教堂由于在伦敦西部,故又称西敏寺。这是英国王室婚丧和加冕仪式的专属教堂。这座古老的教堂始建于公元960年。

西敏寺教堂内富丽堂皇,但教堂内无法拍照,无奈在出来后的走廊里拍一张,聊胜于无。 教堂里除了安葬王室成员,还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也先后长眠在这里,有达尔文、牛顿、狄更斯……

皇家骑兵营驻地,马儿都住在楼里。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4点,会有骑兵的换岗仪式,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伦敦圣詹姆斯公园。英国人真会享受啊!公园曾是鹿苑,王室的私家园林,现在对公众免费开放。

圣詹姆斯公园作为伦敦市中心最美的公园,又称鸭园。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野鸭和各色水鸟,它们并不怕人。这只鸭子看来是个狠角色,小丫头吓得够呛。

白金汉宫是英王室的主要办公地点及寝宫。每年4-9月,每天11点半,皇家卫队会在这里进行换岗仪式,游客云集。白金汉宫部分开放参观,并且是需要预约,我们没有入内。

白金汉宫正对着一条几百米长的笔直宽阔的红色马路,称为林荫大道,而马路的尽头就是这座海军拱门,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而建。穿过拱门后就是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中间的拱门平时关闭,只在重大节日庆典时开放通行。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一角。广场上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海军中将。 每年的圣诞节和新年,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导游说,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15年的抗战胜利阅兵,整个广场都吸引了近30万人观看现场直播,场面十分壮观。这两次盛会亮瞎了英国人的双眼。

反恐形势日益严峻,唐宁街已经不再开放。向里走100多米,右侧是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伦敦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红色的公用电话亭,十分显眼。电话亭也是有故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

终于见到大本钟了,伦敦的名片。大钟每15分钟响一次,浑厚悦耳。 伦敦的街道其实大都很窄,多为双向四车道,并且弯弯绕绕的。车流虽缓但秩序井然,很少见到交通事故。 在伦敦,无论是出租车还是公交地铁,残疾人都能很方便地上下,非常贴心。导游说,若想成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必须是在英国生活30年以上,并且至少要驾龄5年以上才能申请。爱马,感觉这比考大学难。

换个角度,在伦敦眼下面,泰晤士河对岸远看大本钟,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

大英博物馆的门口,人多啊!据说馆藏文物有800多万件,很多都是稀世奇珍。由于场地有限,展品只能展出一小部分。我们只有一下午的时间,所以匆匆浏览了一下。最后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晕头转向,眼花缭乱。震撼当然就更不用提了。

馆藏文物是可以拍照的,文字说明都是英文。有一大感触不吐不快:英国人真能抢啊!古埃及的石像,中国的瓷器和绘画,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塑,啥值钱把啥往家拿。

伦敦东南部海滨港口Southend。本来想感受一下英国的海滨小镇是啥样儿,可到了有点儿失望。清早的海滩风很大很冷,沙子颗粒很粗,海鸥也不让我们靠近。导游说,其实英国最好的海滩在伦敦南部城市布莱顿。

天虽然冷,但碰到当地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海边玩耍。我只抓拍了这一张,因为接下来就被老师制止了。导游说,英国人非常注重隐私,特别是对隐私的保护意识,是从小就培养的。

伦敦眼是市政府为了庆祝千禧年临时修建,本想5年后就拆了它,没想到大受欢迎,就一直保留了下来,现在每年可以接待几百万游客。在伦敦眼上整个城市是一览无余。其实我觉得一般般,如果在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时候登上伦敦眼,才算大饱眼福吧。

在泰晤士河游船上,看到大本钟渐渐远离,国会大厦部分建筑已经开始修缮。 天气不错,泰晤士河也难得有了一抹蓝色。平时的颜色和黄浦江的颜色也差不多。导游说他98年就来到了英国,这么多年河水的颜色就一直没变过。

坐着游艇观光,泰晤士河两岸都是古老的建筑。船行不久就会经过一座桥,桥上的行人会和船上的乘客挥手致意,看着挺温馨。可惜船上导游的英文解说听不太懂,不然可以了解更多。

对我而言新旧建筑是这样识别的:老建筑外墙及廊柱上会有精美的雕刻,而现代建筑基本上就难见雕梁画栋的影子了。

游船的终点是伦敦塔桥,1886年开建,8年后完成。伦敦的又一张名片。塔桥其实是一座吊桥,下面的桥是可以打开的,方便军舰和大型轮船出入。也有不少人坐电梯到塔桥桥顶,再从高空通道上走过,饱览一下泰晤士河风光,不过上塔桥是要收费的。

玩了一天,晚上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酒店旁的小河里仍然很热闹。从酒店房间,可以看到飞机频繁的起降。

回国登机前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赶紧来海德公园转转。作为英国皇家最大的园林,它早已蜚声海内外。海德公园也是免费的,是不是英国所有的公园都是免费的? 这是维多利亚女王为其丈夫建造的雕像。

母女俩在海德公园的长椅上休息,树木如伞若盖。公园的面积大概有半个颐和园那么大,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大本钟和国会大厦,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都是它的芳邻。

伦敦音乐厅,可以容纳6000人,也有一百四五十岁了。据说最初是仿造古罗马角斗场的风格建造的。音乐厅与海德公园仅有一条马路之隔。

在伦敦街头、公园、广场、大厦门口,雕塑随处可见。由于行色匆匆,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无法否认的是,它们是这个国家文化的象征,艺术底蕴的展现,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座雕塑位于海德公园,叹为观止again。

泰晤士河岸风光。这是伦敦的颜色,也是伦敦的魅力。

伦敦第一高度,碎片大厦,高310米。 在英国的支柱产业是金融、零售和旅游业。其中旅游收入世界排名第五,国外一项调查显示,伦敦在2015年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里也排名第一。

印象深刻的还有英国的天气。伦敦曾有雾都之名,感觉空气一定很糟糕,到了这里却非常意外。雨过天晴的时候,天空蓝得清澈,蓝得深邃;阴云密布的时候也不失清爽。玩儿一天下来,无论鞋子还是T恤都没什么灰迹。 由于是海洋性气候,雨水又十分充沛,所以植物都极为茂盛,家家户户墙上或窗下的盆花,竞相绽放,五颜六色,又体现着主人独具的匠心。

英国还是小动物们的天堂。在公园里鸟儿与人类和睦共处,树上的松鼠也会跳下来向游人讨食吃。狗儿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打盹儿,当你给动物们拍照的时候,它们都会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个专业模特一样搔首弄姿。这里充满了善意,也就没有了伤害。英国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核心就是“爱”,爱自然可以包容一切。 让世界充满爱吧,阿门。

英国还是一个守规矩的国度,在这里法大于天。2007年由于反恐的需要,英国政府花费7亿英镑,在全国各地安装了无数的摄像头。所有主要的公共场所,已经没有死角。(英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一个辽宁省)虽然曾有民众因此抗议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安全性却大大提高。

小城巴斯,夕阳下,一对父女轻快地跨过雅芳河上的桥。 在英国没有交通警察,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警车、救护车、医务车通过时,所有的车辆都必须避让,让出一条生命通道,必要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在狭窄的两车道街道上,我看到很多次警车鸣着笛呼啸而过,是因为英国的驾驶员自觉高效地将道路让出来,真是惊叹他们的高素质。特别令我欣赏的是,我一向认为开车不鸣笛是高素养的表现。

在英国违法的成本非常高昂,因为会记入诚信档案。导游讲过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找工作,她的条件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最终仍没有被录用。她问起原因,雇主开始并没有说,因为涉及她个人隐私。她执意追问后才知道,是由于她几年前刚来英国的时候乘坐地铁逃票被抓获。这个污点一般会跟随她5年,才会没有影响。

如果涉及到食品药品的违法,那处罚力度就更严厉了。甚至高额的罚款会立刻导致违法者倾家荡产,并且他们的后代也永远不允许再经营此类行业。因此很少有人铤而走险,在英国假冒伪劣产品也很少见。 据说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全英国都是一样的。顺便提一句,同样的牌子,在英国和北京的价格相比,便宜30-50%很正常。来这里购物还是很划算的。

到这里,应该收笔了。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我们一行六人,加上一导游,一辆车,往返一共十一天。导游姓郭,和我太太是吉林老乡,极为健谈,服务细心周到。要是对英国历史能够了解的更多,就完美了。

行程第一天:北京飞伦敦,伦敦飞爱丁堡 第二天:爱丁堡古堡,大象咖啡馆,王子大街,逃婚小镇,夜宿湖区 第三天:湖区小镇游,游艇游湖,夜宿牛津小镇 第四天:莎翁故居,牛津大学,夜宿牛津小镇 第五天:丘吉尔庄园,Chipping Campden 千年小镇,Bibury风光小镇,夜宿巴斯 第六天:巴斯,巨石阵,温莎城堡,夜宿伦敦 第七天:剑桥大学,格林威治天文台,海事博物馆 第八天:大本钟,西敏寺,白金汉宫,圣詹姆斯公园,大英博物馆,伦敦眼 第九天:Southend海滨小镇,泰晤士河游船,伦敦Harrods百货,牛津街购物 第十天:海德公园,音乐厅,返京 小团订制行程,时间宽松,一般是早九点半出发,晚上六点回酒店

最后还应该提一下现在吵得热火朝天的“脱欧”。投票结果很接近,说明英国人很纠结。当然还有个意外情况,投票的当天暴雨如注,导致许多人无法出门,这样投票结果就存了疑,许多人呼吁二次投票。

导游介绍说,英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由于加入欧盟,导致很多欧盟穷国的国人轻易地进入英国,挤占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并且政府每年还要给欧盟缴纳很大一笔费用,脱欧后可以将这笔钱更好地用在公共事业上。相反,如果留欧,英国人退休后可以到西班牙这样风景秀丽、消费低廉的地方去养老,并享受当地的福利。所以在英的华人大部分都投票不脱欧。

这次来英国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张夜景的照片。英国要快十点钟左右天才会天黑,又适逢欧洲杯,因此大多猫在酒店里看球赛了。 尽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无法否认英国真是一个很迷人的国度。时光如画布,记忆是画笔,这幅画让人印象无比深刻。 上帝保佑英国。

展开阅读全文


旅行
阅读 2289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旅行打卡
美好风景,愿与你一起分享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一蓑烟雨
创作 14 粉丝 123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