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迟桂花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8月4日 2016

乱炖,南靖土楼群

— 原创 —

这次去福建采风,计划里并没有土楼群的戏份。在拍摄了三寸金莲和惠安女之后,打道回府的路上,领队一拍脑门——我们去南靖吧。

又不知谁想起了远在英国度假的老朋友,说他前不久刚去过,曾住在一家很不错的宾馆。立刻就有人打通了对方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了睡眼惺忪的声音——我这里是凌晨4点啊。 稍等片刻,他发来了宾馆的电话。又是片刻,宾馆老板发来了位置共享。 这世界,拜托了互联网,便捷的一塌糊涂。 车还没到田螺坑土楼群,闽南山区的风情已然华丽丽展现了。

一场大雨后的山区,大风猎猎,舒适无比。 下午我们就去田螺坑土楼建筑群拜谒。阳光正好。

这就是田螺坑土楼群,人称“四菜一汤”。

南靖土楼为数众多,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斗月形、扇形、曲尺形、八卦形、塔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型,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在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我用记者的眼光游览,同行的队友都是摄影家,他们用摄影的眼光看土楼。土楼被我们看的羞涩起来。 他们用‘鱼眼’看土楼,更周全,更方圆。 好吧,我也鱼眼了几张。

土楼群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储藏粮食或堆放农具。三层以上为起居室。 一楼、二楼不向外开窗。三楼以上才对外开窗。可居住200至700人。

查资料显示: 1,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 2,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3,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关于土楼群,谁最有代表性,说法也不一。

说法一,永定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说法二,“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说法三,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的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光虽正好,人却不知身在何处,半是新奇,半是混沌。

第二天又去了一处土楼群,凋敝不堪,说是未开发,游人不多,就连住户也不多了。

问何故?留守居民答曰,因为居住密集,饮用水和下水道都成问题。

就在田螺坑土楼群不远处,有一土楼群,已基本人去楼空。墙上贴着的招贴画可窥见居民的去处。

土楼形成的原因也各有说法。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属于赣闽粤三不管的地带,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倭寇的袭击,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

2008年7月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及怀远楼、和贵楼等等。

掌灯时分,我们已饥肠辘辘,此时也正是土楼群最美的时刻。

据说我们抵达的前一个晚上,有台湾同胞获得了燃放烟花的请求,在土楼群四周布满烟花,然后在燃放之时,供摄影机和录像机狂吸美景。

又是客家,又是土匪,又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又是空楼危房,又是烟花爆竹,又是世界遗产……

回家后,对土楼群的认知完全迷糊了。故曰,乱炖。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159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蔚蓝的星球
跨越过的那些山河湖海,带给我意料之外的自在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后山迟桂花
创作 161 粉丝 330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31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