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 军
1、引 子 前几天,一位好朋友邀约俺和俺家领导看演出。演出是北京舞蹈学院60周年院庆节目(备注:此文码于2014年11月),该院芭蕾系学生表演的全剧《天鹅湖》。俺曾因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些从事文艺的朋友。在这些朋友时不时的推荐和邀约下,俺有机会观看了一些文艺演出,虽然不可能从专业角度欣赏,但是,“装雅”或许是俺一贯追求的作风。 演出前的聊天,突然提及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俺们最早看芭蕾舞是啥时候。俺家领导说,70年代时,“中芭”曾在她住的大院里演出过《红色娘子军》……显然,她比俺幸运许多。俺当年有关芭蕾舞的印迹基本来自于电影……
2、最早看过的芭蕾舞片段 相信俺们中的大多数,最早看到芭蕾舞的场合一定是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没错!在列宁与高尔基谈话结束后,画面一转,便是舞台上小天鹅的翩翩起舞……这是《天鹅湖》第二幕中的片段。“四小天鹅”? 或许,有关《天鹅湖》中这一经典片段大家都耳熟能详,记得有一次春晚,4个男体操运动员还模仿过一把!但是,《列宁在1918》中,跳这段芭蕾舞的演员数量却不是4个,而是6个!发现这一差异是缘于数年前,当俺第一次观看全剧《天鹅湖》(俄罗斯莫斯科大芭蕾舞团在北大百年讲堂的演出)后,怀揣好奇在网上找到了《列宁在1918》视频,重新观看了这一片段后发现的。熟悉的伴奏音乐可以帮助确认。电影中,伴随着六小天鹅的群舞,以及王子与奥杰塔的双人舞,是红军士兵与民众兴高采烈的观看,其中还有持枪水兵一边观看一边大口啃着肉食等镜头,还有就是白匪们在包厢密谋刺杀列宁……
儿时看这部电影时,恐怕对于这些内容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但是,现在想来,舞台上的优美舞姿与水兵的大快朵颐显然不搭!当然,最不搭的是这一桥段的最后……当罗特巴特魔王展开黑色翅膀,白天鹅奥杰塔倒地时,一位挎着手枪的红军军官上场了!此后的场景就不仅仅是不搭了,而是当年俺压根儿看不懂的内容!啥内容呢? 那位红军军官说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说的是枪毙沙皇,并且是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在一个画外音“没有异议”后,枪毙沙皇的全民公决就这样结束了!当年末代沙皇的命运在电影中以如此方式交代了!查阅过一些资料,末代沙皇及家人于1918年7月17日晚被乌拉尔苏维埃政府枪决。此后的谜团不少,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部分揭开……

3、完整的芭蕾舞剧 儿时,还是看过完整的芭蕾舞剧,当然,还是在电影里。当年的“样板戏”中,有两部芭蕾舞剧,一是《红色娘子军》,二是《白毛女》。前者根据电影改编,后者根据歌剧改编。说实话,儿时对于这两部芭蕾舞剧的样板戏电影委实不太喜欢,远非《地道战》、《地雷战》、《奇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来得吸引男孩儿……因此,即便是完整地看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全剧电影,恐怕也只是对区广四、穆仁智等这些个反派配角有点儿印象。还有的记忆就是当年在涌金公园里见过美院的《红色娘子军》雕塑,雕塑动作也是芭蕾舞状的……

然而,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看《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时,却有一番别样的感觉……今年的央视春晚节目中,有一个节目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片段《练兵舞》。无独有偶,今年的北京电视台春晚,同样也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军民鱼水情》,且“中芭”五代吴清华悉数登场……红色经典如此重放绚烂,好像有点巧合得不能再巧合!其中原因,相信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会与俺一样!俺家领导说,有机会,一定要看一次“中芭”重排的《红色娘子军》……时间就是如此神奇,当年不喜欢的,几乎被忽略的内容,如今竟然……时间如同酿酒的酒曲,慢慢地,慢慢地……

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对于红色经典的芭蕾舞剧中,《红色娘子军》的重现好像比较多,而《白毛女》似乎……为什么呢?其实,俺也清楚,不过私下揣度了一下……卖个关子!下次,下次等到写《那些年我们曾经看过的“样板戏”》中再听俺道来…… 当年还看过的完整芭蕾舞剧电影《沂蒙颂》。不过,这部芭蕾舞剧好像没有《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那么被热捧!只是其中的歌曲好像传唱更为广泛些……“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迎朝阳/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记得好像在某部电影中演员梁天还声情并茂地唱过这首《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对了!还有一部完整芭蕾舞剧电影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演出的《白毛女》,内容与“样板戏”电影《白毛女》基本没有差异,但是,演员是日本人。

4、其他电影中的芭蕾舞片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关芭蕾舞的内容一直停留在电影之中。 80年暑假,在当年的红星剧院曾经看过一部关于芭蕾舞演员的电影,《红菱艳》。这是一部拍摄于1948年、译制于1972年的电影,显然,我们观看时已间隔了很长时间,其中原因不言自明!但是,即便如此,这部电影也依旧是优秀的!《红舞鞋》源自安徒生童话,一双穿上永不能停止的红色舞鞋……电影中的女主角是如此热爱芭蕾,当舞蹈团长问她“你为什么跳芭蕾?”时,她如此回答道“你为什么活着?”然而,在爱情和芭蕾面前,女主角只能痛苦抉择,酿成最后火车呼啸而过的悲剧……不太好理解电影中舞蹈团长“你怎么理解芭蕾舞?你把它当作运动、诗,而对我来说,它是一种信仰”的对话,但是电影中十几分钟的大段芭蕾舞片断,融汇在电影之中,鞋匠小丑般的舞姿,女主角与“报纸”的双人舞……芭蕾舞诠释了电影主题,并由此增添了电影的美感。当然,也因电影更加感受了芭蕾舞神奇的妙曼……

如果说看《红菱艳》中的芭蕾舞会有悲剧感,那么,电影《出水芙蓉》中的芭蕾舞片段则会让大家忍俊不禁。“挺胸,收腹,抬头,收屁股……”男主角的芭蕾舞姿,尤其是翩翩群舞之中糖纸的“接力”。电影中的芭蕾舞片段传递着浓厚的喜剧色彩。这部电影同样拍摄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是俺观看时已是80年代了。最早知道电影《出水芙蓉》是在76年底有关的中央文件中,对该电影的定性是“黄色”……不过,若干年以后,当俺们这些平民百姓看到这部电影时,却深深地被其喜剧氛围所吸引,还有那段每次观看都会笑出声的芭蕾舞片段。

5、与芭蕾舞近距离接触 真正地观赏到芭蕾舞是在前几年,有幸在北大百年讲堂观看俄罗斯莫斯科大芭蕾舞剧团的全剧《天鹅湖》。很是震撼!尤其是完整观看了4幕全剧!由此才粗略地知晓芭蕾舞诠释的故事梗概。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魔王与女儿黑天鹅的作梗……最后,战胜魔王获得爱情的完美结局……优美的童话故事!且慢!其实,《天鹅湖》有数个不同的版本。一般俄罗斯版本是上述完美结局告终!中国也基本如是!而美英等国,《天鹅湖》会出现王子与白天鹅双双投湖殉情;或者王子被魔法害死,白天鹅被魔王带走的悲剧结局。

当然,还有男版《天鹅湖》……首演于95年这一《天鹅湖》改编版同样采用了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剧情也与原版相同。不同的是演员均为男性,芭蕾舞姿表达了同性之情。不过,这一版本只是听说……以男版形式反映《天鹅湖》的还有2011年澳大利亚电影《马修·伯恩的天鹅舞(Matthew Bourne ’s Swan Lake)》。

除了结局有不同版本之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会有所改动!在观赏北京舞蹈学院学生们演出后,俺那朋友给俺启蒙如下:第三幕中除了经典的匈牙利查尔达什舞、西班牙佛朗明哥舞、波兰玛祖卡舞和意大利那波里舞之外,有时芭蕾舞剧团会根据所演出的国家,增加一段当地风情的舞蹈段落,这在其他芭蕾舞剧目中也会出现。例如国外芭蕾舞剧团在中国演出《胡桃夹子》时,会增加中国民族风格的“大头娃娃”舞……所以,即便是同一芭蕾舞剧目,每次观看可能都会不同……啊?原来有这么多道道?学习了!可能这就解释了儿时看的电影《列宁在1918》中为什么会是“六小天鹅”,以及魔王“猫头鹰”将白天鹅扑倒在地的情节。


《天鹅湖》中除了大家经常提及的“四小天鹅”之外,其实有许多芭蕾舞段落也是经典的。尤其是第三幕中黑天鹅的32圈名为“挥鞭转”的轴转。这32圈“挥鞭转”要求一气呵成,整个过程脚尖的移动范围不能超过一条皮带围成的圈。这一考验女演员腿部力量的高难度动作由此成为《天鹅湖》里的一段重头戏。有点可惜,在北京舞蹈学院学生的演出中,俺家领导对黑天鹅的“挥鞭转”有点儿……毕竟学生还是有些稚嫩的。不过,俺的那个朋友对白天鹅的演技十分赞赏,并说这个演员未来将会成为“中芭”的主力。

不过,直到那天谢幕,俺才知道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演员是同一人!哈哈!“装雅”居然不知道这是惯例,奥杰塔和奥吉莉亚通常由同一位女芭蕾演员扮演。这是古典芭蕾舞角色中难度最高,且强度最大的挑战之一,因为两个角色截然相反,一个柔情美丽,一个邪恶妖艳,因此舞蹈动作要求也非常严格。而这种反差,在2010年美国电影《黑天鹅》中给予了舞台与现实的诠释。再次学习中……

如果说《天鹅湖》中演员们的各种独舞、双人舞和群舞会让人目不暇接,那么,使芭蕾这一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的是其音乐。柴可夫斯基抒情的乐章无疑是芭蕾《天鹅湖》大放光彩、经久不衰的底蕴!轻松活泼的“四小天鹅舞曲”、随着不同情节变奏的“天鹅主题”、还有舞会时各种华丽、奔放的舞曲……是芭蕾让音乐更加优美,还是音乐让芭蕾更加优美? 然而,当你分不清出舞台上是天鹅还是演员的时候,音乐与芭蕾的叠加效果就这样展现在你的面前!那天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演出或许可用其学校门前的“舞蹈家摇篮”来概括,但是,那天的演出,乐池里是有乐队的!哈!“中芭管弦乐团”!所以,瑕不掩瑜!

当然,芭蕾舞剧中,男演员的风采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刚柔并济,更显阳刚!

6、尾 声 说实话!对于芭蕾舞,俺并非能从芭蕾舞技巧上深入欣赏;对于芭蕾舞剧的音乐,俺甚至只能说好听而无其他任何进一步的乐理感受! 一个粗人,只是偶然的机会,感受到了美的所在!知道了须在每一幕幕终时方可鼓掌,也知道了不能在演出中拍摄……还有,就是最好能够观看全剧……一个俗人,慢慢地开始时不时地装“雅”,试图混入“雅”的行列!看来,装“雅”的捷径之一就是看“足尖上的舞蹈” ……

然而,毕竟内心苍白,所以,即便是努力啊,努力地想往“雅”的人群中钻,可以不留神,还是混迹于俗人之中!但是,在俺心中,“雅”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总是不气馁地在俗的本质上试图跳跃,够及那个遥不可及的“雅”……这一过程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英文单词,“zhuangyability”! 呵呵……给自己找一个“装雅”理由吧!好吧!之所以不懈地“装雅”,是因为“装雅”过程中,俗人或会身心愉悦!粗人或许“内心实而知礼节”!这个效果,俺“稀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