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伶仁(秦华)本名唐玲。祖籍四川,现栖上海。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校园散文诗学会常务副主席。 作品被各种版本及年选连续数年收录,多次获全国文学奖。网络散文诗垦荒者(人称网络散文诗酵母)。散文诗创作最虔诚的献身者。著有散文诗集《春天的玉兰》。诗歌集《生活的轨迹》。《世界散文诗人大辞海》总编。 文学观:文学是生命律动的本身,能够触摸生命的奇迹。
一、 守候上海,提炼希望,高度牵手思想。心灵升腾,成就飞天的翅膀。 海纳百川,钟声多元显现希望。经历岁月的洗礼,兼容并蓄了海派文化,上海的灵魂安祥。 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思与行、感与悟的沉潜往复之间飞扬。歌曲、建筑、文学、音乐、美术等,海派文化的韵味不拘一格,独具特色,在风景中徜徉。 文化的精神实质穿透历史,穿过流云,与世界同轨的列车,升华江南的高贵,散一地朝阳。
二、 智慧驾驭哲理的语言,笔尖流淌思想的华韵,让文化艺术溢彩流光。构建浪漫与纯真,构建美好图画,述说一个未来的期望。 多少曲折启示生活,执着放牧和风,有博爱暖洋。万千知识做鼓舞的风帆,渡心灵远航。 打动坚强,善良淆然泪下,感染现场。挚爱的共鸣,从浅浅的笑容出发,一路的身影,无怨无忧无迷茫。 一种生活的感受,一种健康的理想。文明编织人生发展的网络,道德在正确成长。
三、 海派文艺的大戏早已开锣,歌声飞扬。听月、咏月、吟月,传统对映时代,远谷的清音在耳边回响。月下独酌微笑,心梦永远有约,真诚守望。 蕴含文学的一方风景,沿岁月行走,知识脉动力量。 生命,那些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充满活力,游刃于艺术的海洋。 一个触摸世界的目光,柔和精彩与芬芳。一种衍化真实历史的风采,印记人生成长。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寻求属于自己的心身健康。 (2009-02-05秦华于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