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独去闲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4月14日 2016

【国风·郑风·骞裳】

【国风•郑风•褰裳】你我之间的距离,远不止一条河。最初临水照花的影子是惊鸿一瞥,经不起拉近看了再看……龃龉丛生的感觉似乎不太美妙:女人的矫情和男人的狂妄一样讨嫌惹人厌恶……世情逝水,覆水难收……你得学会原谅自己:人生与爱情亦是修炼,暮然回首,江山易老,壮志未酬……而一切,只是一遍遍不停涂写的草稿…… 【国风•郑风•褰裳】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1惠:愛,對……好。2褰(qian):提起,揭起。裳(cháng):下衣,下裙。秦(zhēn):鄭國河名,源出今河南密縣東北聖水峪,東南流與洧水會合。3狂童:狂妄任性的小子。也、且(ju):語氣詞。4士:青年男子。《詩集傳》:“士,未娶者之稱。” 【题解】《毛诗序》云:《褰裳》,思正见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孔颖达的《疏》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 齐孟姜久等而无结果,力主与齐国联姻的祭仲大夫气急败坏地给郑公子忽写了此封训斥信。 【题记】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解曰:“郑声者,重语也。”朱熹将之定性为“淫女语其所私者”。 闻一多、余冠英等人为代表的“情歌”说,反对了朱说,对“里巷歌谣”却是一种继承认同。《褰裳》本不是写一男一女打情骂俏,而是记述郑国与另一国政要间的一段著名外交辞令,这是有迹可寻的。诗有谐隐,斯有穿越。褰裳=乾坤之裳,‘褰裳→鉴赏’, ‘溱=真/洧=伪’, 《诗》既然是物语,就必须依据物语说抽象之事。 【赏析】李山《诗经析读》曰:这是一首最后通牒式的男女相悦之诗。男子对女子有了鸡肋之感又不便说破,故采取冷落态度。女方查之,对其狂慢态度发出最后通牒。 涉水渡河,本是相思相爱的自然情理,因而爱之切,不见而来,也就怨之深,爱而怨,怨中爱,复杂细腻,真切自然,别是一番滋味。 一剪梅《一句话读经典之诗经名篇》 姚际恒曾针对“淫诗说”提出批评:按《左氏》,郑六卿饯韩宣子而子大叔赋之,岂敢以本国淫诗赠大国之卿哉!必不然矣。春秋时期,“诗”为各国贵族的必修科目,是外交场合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人们对赋诗用诗都是十分谨慎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得罪对方。子大叔赋《骞裳》能得到晋卿的赞赏肯定,说明当时人们对《骞裳》所表达的“思大国见正”之意的认识是十分明确的,并没有将其视为男女戏谑之词。所谓“淫诗说”只是从文学角度对《骞裳》的重新解读,并不能推翻《毛诗序》对诗旨的解说。 薛立芳:《郑风.骞裳》诗中狂童之所指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096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孤云独去闲
创作 51 粉丝 7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