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街区位于绍兴古城东北角,北至环城北路,南至萧山街河,东起中兴路,西至局弄,被人们誉为“书圣”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宅座落于此,故又称书圣故里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内山水相依。景区内的蕺山是古代绍兴九山之一。相传蕺山盛产蕺草。宋嘉泰《会稽志》引《旧经》云:“越王嗜蕺,采于此山,故名”。因王羲之别业建于山之南麓,故又名王家山,后因王羲之舍宅为寺,因寺名为“戒珠”,故也称“戒珠山”。
山顶有一塔,名文笔塔。登塔望远,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向东望,可以看到迪荡新城。

向北望,可以看到镜湖新城。


蕺山历来人文鼎盛,是一座“主郡城文风”之山。明清两代著名的蕺山书院址即位于此南山麓。今重建的蕺山书院内设有刘今台讲堂、刘宗周纪念馆、刘子祠等。



山上树木葱郁,风光秀美。西南两侧栽有梅树百棵,每年春季,再现旧时“蕺山赏梅”之景观。


街区共有四街六弄。其中,西街、蕺山街、萧山街是街区内三条主要的传统巷弄,构成历史街区内“工”字型的建筑格局。


西街,因位于戒珠寺之西而得名。戒珠寺历来 是讲经之所,代有高师在寺内诗经说法,听者云集,蜚声东南。今日戒珠寺为民国时建筑。



寺前有墨池。


蕺山街,位于蕺山之下,因蕺山而得路名。北接戒珠寺,南接蕺山河,面山临水。




相传,王羲之曾在桥头为摆扇摊的老妪题扇的“题扇桥”位于蕺山街的中段。



此外,还有与王羲之有关的躲婆弄、题扇桥直街、笔飞弄、笔架桥等等。王羲之以其尽善尽美的书法流韵千古,人们将对王羲之书法的敬慕演绎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故事,使其代代相传,由此留下了这些街巷名。




萧山街,为明代时拓建的一条街巷,曾是绍兴城中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其街沿河而建,沿街两侧建有房屋,南侧的前面临街,后面临河,前为经营的商铺。


明代建筑探花台门座落于此,内有太平天国壁画等文物,弥足珍贵。


河道因街而名,为萧山街河,原为界古城东北主要通航河道,承运河之水,经大江桥,沿萧山街至香桥,转北迤逦而出昌安。古时的萧山街河舟楫穿梭,航运十分繁忙。河上架有斜桥、探花桥、香桥等著名古石桥。

街区内体现了多元的历史文化,也是展示名人文化的集中区域。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蔡元培的古居,位于笔飞弄内。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平生喜爱梅花,并筑园植梅。后人遂将陆游所筑植梅园两旁的巷弄,分别以大小梅园弄名之。明代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谢迁的府宅曾位于此,后遂将谢迁府第中后花园西的一条路称为大园弄。


街区内还有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尚德当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钱业会馆等文物古迹。



街区中,蕺山树木苍翠欲滴,塔亭楼阁错落其间;里弄小巷,石桥流水,充满了浓郁的水乡风韵。街区中和每一幢建筑、每一块牌匾、每一块楹联,既是凝固的音乐,又是溢满书香的画卷,留下了历史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