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3月18日 2016

跟巴赫喝下午茶

巴托克/文

毫无疑问,再蹩脚的现场演奏的音乐会,其动听程度也强于企鹅三星带花唱片。不过,很多人仍愿一个人静静地听唱片,原因无它,听现场音乐会好比看球赛,你的情绪没法不跟着人家走;而一个人听唱片,悠闲的心态好似“跟巴赫喝下午茶”。

先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天气是怀俄明州少有的晴朗和温暖,草好像一夜变绿了。突然就想听巴赫,想得受不了,于是烧水沏茶。我其实不太喝茶,一喝则看世界的目光和心情俱变。且就着巴赫喝一回吧。倒上热茶,从管风琴曲《帕萨卡里亚》开始喝。这样单薄然而沧桑的音色。那缓慢的主题像船桨一下下插到水深处,推动音乐前进。当它止住在一个最低音的时候,又像往海里稳稳地抛下一颗锚。这样想来,琴声里便添了些凄清的感觉,超尘的向往和人世间的苦痛融成一片苍凉。巴赫,喝杯我沏的茶吧。时光汨汨,音乐滔滔。无论巴赫有多么深湛宽广,此刻他就是我的一个湿润的下午,一杯橙色的茶。”

上面的文字是旅居美国的马慧元写的。她学的是机械工程,在美国一连读了两个硕士。硅谷一带,巴掌大的小城市一个挨一个,高速公路不几分钟就把一个城市“刺穿”了。马慧元每去一处,都会留意当地的图书馆。有一所图书馆,里面的乐谱列成森林,有亨德尔、海顿、斯卡拉蒂等等全集。她查查借书记录,二十年没人动过。那书脊们,如骨骼般坚挺,神情冷漠高傲,却似乎怀着悲悯。

回到怀俄明州,在寒冷的冬夜,马慧元在笔记本电脑前,慢慢地写一本小书的后记:

“原来那些人,贝多芬、莫扎特、巴赫都是极度孤独的,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理解和安慰自己——然而这些音乐无论多么寂寞,多么少有人知,它们仍然是一种贴近皮肤的温润的渗透,你要相信它们终将抵达心脏。除了巴赫、门德尔松等等,还有现代的梅西安、维多尔等等,以更复杂的语汇接续着这份薪火传承。”

马慧元写的小书,就是音乐随笔《北方人的巴赫》(照片里左第3)。哈尔滨是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在美国怀俄明州静静落雪天里,写音乐随笔的马慧元不会知道,虽然雪花从来没有两片是相同的,但愿意跟巴赫喝下午茶的人,在相似的北方土地上,会有的。(写于2014-03-24)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488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巴托克
创作 74 粉丝 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