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子 悲 丝
2016-3-11散文组诗《民乐大写意》之
墨 子 悲 丝
张 五 洲
所有逝去的岁月,都是黑与白的岁月。 所有残存的记忆,都是黑与白的记忆。 一叶嫩绿的桑,在春风的爱抚中,变成了一缕洁白飘逸的丝。吐尽心中千丝万缕对春无限憧憬的蚕,因为这千丝万缕的憧憬,而香消玉陨于人们对美无尽欲望的沸水中。 一个梦想破茧的蛹,就此永远沉沦在自己的梦想里。一叶渴望飞翔的桑,就此永远羽化不成洁白翩然的蝶…… 这个春天,这个如此绚丽多彩的春天,一片叶,因为对一缕白的悼念,而坠入一片黑的迷茫…… 桑之殇啊,蚕之殇! 蛹之殇啊,蝶之殇! 白之殇啊!春之殇……
一个忧郁的人,在秋雨的阴冷中,行走在鲁地宋土的泥泞驿道上。一匹黑色的瘦马,背着一个乾坤尽墨的夙愿。一架白色的破车,装着一个社稷清白的梦想。 就这么在风雨中流浪,涉过沂水,一匹素绢染红一河的霜叶,翻过蒙山,一块雪绸染绿一山的雾岚。因此,忧郁的人,那一身皂色,行色匆匆中渐渐染黑了心中那一腔的忧伤…… 这个秋天,这个如此神清气爽的秋天,一个人,因为这一缕白的悲怆,而失魂一片黑的沦丧。 情之殇啊,心之殇! 墨之殇啊、国之殇! 黑之殇啊,秋之殇…… 所有灵魂的挣扎,都是黑与白的挣扎。 所有理想的灿烂,都是黑与白的灿烂。
注: 《墨子悲丝》,古琴曲,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此曲为广陵琴派大曲之一。 《墨子悲丝》的出处见于《墨子·所染》:墨子见到洁白的丝被染成各种颜色,引发了他关于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而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叹。 曲谱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等也收有此曲。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 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