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之一》 在柬埔寨女王宫围墙内,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面对镜头报以友善而大方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之二》 这就是柬埔寨最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坐落在大吴哥王城巴戎寺须弥上的精美石塑。这两幅照片可谓珠联璧合,是柬埔寨淳朴民风的缩影。
柬埔寨王国,也称暹粒、高棉。建国于公元1世纪,历经扶南、真腊、吴哥、金边王朝等时期。柬埔寨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临江仙•高棉印象(新韵) 顾正平(司马涛寒) 文化千年尘雨没,洪荒沧海家国。层林四外史石多。岚烟听小乘,塔影望婆罗【注】。 野树长风知几度,轮回素手相合。铅华洗尽待重说。流云槃古榭,落日下吴哥。 【注】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柬埔寨,在其影响下诞生了灿烂的吴哥文明。到15世纪,柬人开始改信小乘佛教。


【释文】 你上千年灿烂文化 曾被 劫尘风雨 所湮没; 如宇宙洪荒 沧海横流 厄运 重击了恢弘的家国; 只留下 见证历史的石墟 在密林深处 低语诉说; 今天 山雾香火 缭绕 只闻小乘佛教 经声朗朗; 而远方塔影 却宣泄着 婆罗门文化 伟大的风格。 古树长吟 大风起兮 多少个春秋 在苍凉里度过; 历史轮回 不仅仅 坐实在 积善拜佛; 铅华洗尽了 重塑繁华 先找回祖上 文明与自信再说; 君不见 流云还槃绕着 坍塌的 亘古堂榭; 夕阳 正徐徐落下 噢 迷离中 那美丽的吴哥!

【一、金边与洞里萨湖】

《金边-大皇宫》

《大皇宫内》

《皇宫外的行者》

《金边的寺庙》 寺庙的小乘佛教建筑与吴哥窟的婆罗门和大乘佛教建筑风格已大不相同。

《金边街头》 悠闲的柬民。

《洞里萨湖-小小船家》 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

《洞里萨湖-波光里的渔舟》

《洞里萨湖-日落》
【二、大吴哥】

《初望吴哥》 大吴哥也叫通王城或吴哥王城,正方形城墙外边环绕着护城河,城内建筑有巴戎寺、巴普昂寺、空中宫殿、癞王台阶、战象台阶、十二生肖塔等。

《大吴哥-桥头石雕》以诸神抱龙搅拌药液造型出富有想象力的桥栏。在吴哥古迹中,这样的石桥有好几处。

《搅拌乳海》是佛教最著名的神话之一,说的是诸神搅拌乳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历史上,吴哥曾两次遭到火焚,故其石塑和建筑遗迹多为红褐色。

《巴戎寺》巴戎寺是吴哥王城里的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

《高棉的微笑》也叫“吴哥的微笑”。坐落在巴戎寺的须弥山顶。

《见证沧桑的石廊》

《石廊中的小沙弥》

《野树长风知几度》

《战象台》其实是阅兵台。东南亚一带是亚洲象栖息地,骑象或驾象车冲锋陷阵,在当时对敌方具有坦克般的威慑力和压迫感。

《癞王台造像群》十分精美。

《树下秋千》花园里的秋千,摇荡着远古的遐想抑或是法统时期的欧陆风情。

《十二生肖塔》吴哥王朝也讲究十二生肖。可能是暹粒(柬埔寨原称)信仰大乘佛教时期的产物,中国佛教可是一直以大乘佛教为主的。

《十二生肖塔群》
【三、小吴哥】

《小吴哥-在水一方》小吴哥又称吴哥窟、吴哥寺,是吴哥奇迹中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

《须弥山金字坛远眺》须弥山乃佛教之最高境界。

《寺门与柱廊》

《画廊窗外》

《湿婆神壁雕》在吴哥古迹中有多处类似壁雕。

《金字坛石廊外》

《金字坛石廊内》

《仰望须弥山宝塔》

《金色吴哥》夕阳下,小吴哥的建筑群一片金色,被称为“金色吴哥”。小吴哥的日出与日落是游人拍照的最爱。

《吴哥落日1》我有幸拍到了日落。本文《临江仙•高棉印象》中“落日下吴哥”便句出此景。

《吴哥落日2》

《吴哥落日3》

《吴哥落日4》有的游客去柬埔寨一趟也没能拍到小吴哥落日,我就多上几幅吧。

《吴哥落日5》
【四、女王宫及其它寺庙】

《女王宫-精美的建筑群》女王宫位于大吴哥东北约21公里处荔枝山附近,面积不大却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被誉为“吴哥艺术宝石”。

《女王宫-精美的雕塑建筑》前面说过,吴哥古迹因曾遭火焚,石面多为红褐色,而女王宫尤甚,通体的红色浮雕在阳光下璀璨夺目。

《女王宫-精美的浮雕》

《塔逊寺-四面佛造像山门》塔逊寺是电影《古墓丽影》曾在此取景,犹以寺内的树抱寺奇观而闻名。

《塔逊寺-用树藤荡秋千的儿童》

《塔逊寺-寺院大门》

《塔逊寺-窗外》

《塔逊寺-墙上浮雕》

《塔逊寺-精美的浮雕》

《塔逊寺-树抱寺奇观》

《密林中的湿地》

《塔普伦寺-湿地小景》

《塔普伦寺-寺外小河边》

《塔普伦寺-奇异的残桥》

《塔普伦寺-寺内大道》

《塔普伦寺-山门》

《塔普伦寺-窗外园林》

《塔普伦寺-寺廊》
图/文/诗词:顾正平(司马涛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