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八山新咏【七律八首】
1水经西唐-大青山 水经曾读认西唐,诗里青山在此方。 峰立雄关存楚塞,烟横古道入昆阳。 细流涌涧传漂麦,孤石凌波倚钓航。 岭上祖师轻点化,风花飘落一湖香。 2嘉遁石门-石门山 翠木苍崖隐石门,当年漂麦水留痕。 庭通野竹非无本,坞接桃花信有源。 醉后丹丘仙入梦,吟时太白月牵魂。 承平日亦思嘉遁,鸾鹤归来访子孙。 3龙兴云梦-云梦山 庙宇巍峨对远峰,春来澧水自溶溶。 瀑因云梦飞千尺,岭与昆阳隔一重。 鬼谷洞前沉鼓角,王禅殿里祀蛟龙。 国臻大治蒸民乐,喜听和谐长庆钟。 4楚城雄镇-歪头山 振衣啸傲此山川,一上歪头一慨然。 苍隼飞来三四点,土龙卧去两千年。 树如列戟真无路,洞可藏兵别有天。 烽火台荒空石骨,楚长城与后人传。 5古寨点军-走马岭 山势峥嵘望不分,当年屯驻鼓声闻。 鹤飞古道遥通马,鸦聚雄关近点军。 乱石至今埋箭镞,残墙在昔识风云。 日迟坐看堂堂去,千载忧怀对夕曛。 6秀峰望夫-望夫石 日望夫兮夜望夫,塞鸿声不叫归途。 蛾眉盼尽人千里,血泪抛残天一隅。 民为秦城葬蒿草,墙因姜女倒须臾。 九龙难解当年恨,化作灵山亦望夫。 7传经讲武-讲武台 风卷黄旗抖自开,神龟千载卧尘埃。 数群雀噪谈经地,一道蝉鸣讲武台。 信史流传遗赑屃,残碑埋没掩蒿莱。 天边忽落飘飘雨,疑为人间洗劫灰。 8黄柏古渡-黄柏山 每到沙河欲问津,山丘几处认蹄轮。 把锄有意随沮溺,授业无缘学圣人。 但见春堤花簇簇,岂知石穴水粼粼。 腹中藏得乾坤在,何必驱驰逐世尘。
中国岩盐之都——叶县(叶,古音“射”,今读“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平顶山市。地处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隶属平顶山市,辖5个镇、13个乡,580个行政村,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总人口86.8万。 叶县古称昆阳,她的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叶县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这里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孔子、黄庭坚、李白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或为官于此,或游历于此,留下了广为传颂的不朽佳话和历久弥香的精美诗篇。叶县县城是“河南十大古城”之一、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秦汉古城遗址、昆阳古战场遗址等历史遗迹30多处,有明代县衙、叶邑古城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市 、县文物保护单位和2100件弥足珍贵的馆藏文物。 叶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源充沛、山水秀美。境内既有伏牛山水,又有桐柏山水,风景旖旎,魅力独特。燕山水库、石门水库、望夫石山等自然景观令人神往。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来盛赞叶县的秀美山水。境内有汝河、沙河、灰河、湛河、澧河、甘江河六大河流,有燕山水库、孤石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和29座小型水库,其中燕山水库,是国家重点治淮工程。 历史文化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周曾是应国国都,春秋为楚北方重镇,公元前576年许迁都于叶,公元前524年,楚迁许于淅,以叶封沈诸梁。叶公沈诸梁在治叶期间兴修的水利工程一东,西二陂(bei),至今遗址仍存。孔子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9年至叶,在叶县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叶县地处南北文化的结合部,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10多处。叶县地处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仅境内现存的古城遗址即有:霸王城、定南县城、叶邑古城、毋霸城、汝坟县城、红阳县城等10余座。同时还有叶公问政处、叶公墓、石门山、老县衙、文庙、澧河桥、昆阳古战场等名胜古迹。现文化名胜“叶公陵园”已修葺一新,每年有海内外的叶氏后裔到叶县寻根祭祖。新辟的“叶公文化旅游区”正加紧建设,护城河的治理和明代一条街的开发也在实施之中。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范仲淹、于谦等名人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遗迹。叶县文化局保存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行书《幽兰赋》十二通碑刻,全国独秀。叶县名人荟萃,风景如画。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的诗句盛赞叶县优美风景。
1水经西唐-老青山 西唐:老青山,即《水经注》所述的西唐山,是叶县第一高峰。诗里青山:李白曾在此留下“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的诗句。雄关:即楚长城。古道:昆阳(叶县)扼宛洛古道,是联通洛阳与南阳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南通云贵,北达幽燕”著称。漂麦:东汉名儒高凤隐居石门山,留下流水漂麦仍持书攻读的故事。孤石:指孤石滩水库。祖师:山上有祖师庙。


2嘉遁石门-石门山 石门在叶县西35公里处,常村乡境。两山对峙如门,名曰石门。漂麦:同上。山中多见竹林、桃花。丹丘、太白:元丹丘,好神仙,亦为诗者,李白曾为他写过《元丹丘山居诗序》;《将进酒》中写二人举杯共饮事,另有"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之句足证其友谊。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



3龙兴云梦-云梦山 云梦山位于常村乡境内,又名龙王山,建有云梦寺院。山上建有王禅老祖殿,殿后鬼谷子洞,现已坍塌,西边放虎山顶有孙膑庙遗址。

4楚城雄镇-歪头山 歪头山海拔五百多米,因上头有向北歪的样子,故起名“歪头山”。土龙:即楚长城,当地人称为“土龙”。附近有藏兵洞、烽火台。


5古寨点军-走马岭 走马岭、点军场,当为楚国长城防线驻军的点军之场、走马之岭。走马岭是楚方城遗址的一个至高点。李自成率领义军曾在此筑寨固守,又名闯王寨。

6秀峰望夫-望夫石 望夫石山位于辛店境内,又名九龙山,因山顶有尊远看酷似女人盼丈夫归来的望夫石而得名。



7传经讲武-讲武台 讲武台又名青龙山、青龟山、尚书台。形似乌龟,台顶有正方形的建筑群和几面飘扬的黄旗,颇有几分古意。东汉南阳郡守马融曾两次登山览胜,在青龙庙堂讲解尚书,其弟子郑玄果仕尚书之职,故又名尚书台。唐高宗李治偕皇后武则天巡兴青龙山,在这里讲武阅兵,后册封为讲武台。讲武台曾经香火旺盛,至清朝时已发展成一个很大的道教盛地。民国以后,兵荒马乱,寨垣废弃,庙宇遭毁,仅剩下石碑、赑屃、石桌、石几等不易被毁坏的物品。

8黄柏古渡-黄柏山 黄柏山因汉隐士黄柏牙渔隐而得名,又因山有武成王黄飞虎庙,故别名黄成山。孔子师徒周游列国,在此有子路问津长沮、桀溺的史实,古渡名曰问津处。县志有:“山腹中空,出泉汇为长潭。土人号‘白龙潭’,求雨辄应”,“(此山)虽无瑰异,而嗤流环抱,水净沙明。岸芷汀兰,与苍松翠柏,互相辉映。已是助人精神,发人意兴。况兹山中藏石穴,下接沉潭。曩有人入穴捕鱼,见有若晶宫贝阙者,骇而出。每大风雨,波涛汹涌,云雾迷离,大约有神物在,不可测度……”云云。




长沮、桀溺墓就在上图这片玉米地里

墓前原有一块碑,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立,上书“周隐者长沮、桀溺墓”,就埋在这下面。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子路问津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