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悠悠,旷古清音, 陶乐瑟瑟,弦歌绕梁。 1月16日,2016年孔学堂新春音乐会暨中国古琴学会十周年庆活动隆重拉开帷幕。由华夏古乐团带来的一曲《远古的回响》开场舞曲,运用骨笛、陶乐等史前乐器,还原了新时期时代的先民踏地为节、鼓而歌、膜拜神明的场面,让现场听众聆听了来自遥远的华夏记忆。
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受尊崇的代表性乐器,也是世界文化中稀有的瑰宝。早在春秋时代就广为流行,被古人誉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是古代文人非常重视的修养之器与教化之器。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播州古琴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古琴学会吴若杰先生在这次音乐会中,独奏了根据《西麓堂琴统》打谱的新版《梅花三弄》,配合舞蹈和灯光舞美,为观众展现了梅花高雅脱俗的纯美意境。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蒙童弦歌《声律启蒙》用声韵格律唱出了天文地理,唱出了花木鸟兽,古代蒙童教育瞬间鲜活起来。


一曲由著名古琴家卫家理先生运用苗族音乐元素谱写的古琴曲《四月八》,将古琴与民族音乐充分融合在一起,生动展现了苗族同胞过传统节日的欢快气氛。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奏诗经国风音乐《郑卫之风》。“郑卫之音”是先秦一代流行音乐的代表,风格清新典雅,内容多表现爱情,与同一时期的庙堂雅乐形成鲜明对比,在中国音乐史上独树一帜。

西湖琴社社长,省级非遗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徐君跃先生古琴独奏《乌夜啼》,此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


隋唐坐部伎乐复原展演《瑞鹧鸪》。本曲属古龟兹乐的一种,表现中原唐代受西域音乐影响的独特风格,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的旋律,明快而流丽。

本次音乐会邀请了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朱晞、梅庵琴派传承人刘善教、香港古琴家唐健垣、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朱黙涵、广陵琴派传承人马维衡6位古琴名家现场演奏,是一次难得的视听饕餮盛宴。 文字、图片/晓风 2016.1.16.筑巢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