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知青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一一黑龙江抚远反修营白桦林……
群主樊永库:哈尔滨知青,网易博客一老凡。67届初中生。1968年10月由哈尔滨下乡到兵团二师十四团九连(今萝北共青农场哈尔滨庄)。1969年1月8日来到六师反修营,参加垦荒11年,先到15连,最后在29连。1979年返城回到哈尔滨。现居住在上海。
这张老照片是1969年在兵团,去抚远县时照的,那时还是正当年的小伙子,年青!
这几张是46年后的2015年出去旅游时照的,时光催人老呀,但晚年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心情是愉快的,从照片中能看出来,笑的多开心!大家说对吗?

一片花的海洋,笑容滿面,开心高兴!

张桐树:天津知青,1953年4月26日生,1970年5月从天津到反修营一连,后调入营部公安分局,于1979年返津,1984年调入北京,现住北京朝阳区。

司燕:北京知青,1953年4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9月2日出发,于9月4日到反修营二连,1977年回京,现居住北京市朝阳区。

王平:北京知青,1968年7月10日自北京赴黑龙江省萝北县青年农场7队(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团九连)。69年1月赴六师反修营。75年10月回京。现居住北京朝阳区。

于宪恒:北京知青,1953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9月随着知青下乡的洪流来到反修营15连,当了一名吃苦耐劳的农工。成立武装连,我又成为一名扛枪拿锄的战士。而后,又来到抚饶路16公里开荒建点50连(4连)。1972年3月,在连队井下挖沙作业中严重受伤,落下终身伤残。1975年病退回北京。现居住在北京。

2012年7月回前锋农场,在万亩大地号留影。

2012年7月回前锋农场与好友李光,在乌苏镇合影。

孟斌成:北京知青,1952年12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9月2日自北京五中毕业到黑龙江省兵团六师60团14连,70年建武装连在一排一班,同年3月调机务排。1971年划规23团后调50连。1975年10月赴辽宁阜新矿院上学,78年分配黑龙江鹤岗矿务局,历任技术员、副科长、科长、矿总工程师。1992年调回北京,先后在能源部、煤炭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正局级巡视员。2013年退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任副理事长,聘期至2020年三月。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为应急救援专家,聘期至2020年五月。现居住在北京东城区。

2005年11月3日在山西省吕梁市督查时的照片。

2015年11月在昆山留影。

旅游在台湾,这是统一度假村酒店,景色很美。(16年3月8日)

王福安:哈尔滨知青,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10月下乡到二师十五团八队。1969年到抚远60团反修营14连建点。1978年反城回哈尔滨,1984年调到北京,解决了两地分居的生活。2010年退休至今,现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区。

在武装连时,手握钢枪留个影。左起:李光,王福安,潘长生,杨厚波。

朱家麟:上海知青,(1949,9出生。66届初中生):1969年5月22日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兵团一师一团(现锦河农场)二营七连,1971年3月调到一团西岗子砖厂,1973年7月13日调到六师反修营老二连(原47连),1978年初调到营部加工连,1979年2月17日回沪,现住上海杨浦区。

孙卫星:哈尔滨知青,网名,卫星。1957年10月生人。1974年9月由哈尔滨下乡到六师反修营工程连,75年3月调到车队,76年12月最后一批考取上哈尔滨汽轮机厂技校上学。78年9月毕业,在哈尔滨汽轮机厂上班,一直到2007年退休。现居住在哈尔滨。

这是74年到反修营后,唯一的一张照片。从左第一个是李洪,第二个是崔清文,第三个就是我。

石永浩:上海知青,别名:老刁(老刁的外号是从一师带过来的)。67届初中生,于1968年9月自愿报名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三营十八连。1973年7月集体调动来到了六师反修营51连马号班,组建反修独立营时我被调到了营部警通班,在营部当过车队会计,在机关(招待)食堂当过司务长。直到兵团改编农场体制时,我成了“运动员”,是运动中的头号人物,大会点小会批,“砸锅卖铁,卖孩子卖老婆,也要给我赔上”。成了孙书记现在会上的口头语。没完没了,没有结论的拖到78年底。韩再华付书记重新组织人员,对我的问题进行了审查,经过重新审查我的问题终于得以通过,得到彻底解决,还我一个清白。可这时知青返城已经暂停,我只能留守农场,在工程连工作到80年8月才得以返回上海。回到上海被分配到生产组,上海最底层的工作单位,直到60岁退休,现居住在上海闵行区。

这是和祖股长在北京212吉普车前留影,当年的小伙子,很帅吧!

40多年后的2015年10月照的,虽然进入老年,但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玩能乐,是幸福快乐的。

李和平:哈尔滨知青,现居住在北京。

胡荣明:上海知青,1954年3月生人,1971年10月到反修营3连(小上海),1979年返城,现居住在上海虹口区。

夏玉林:哈尔滨知青,68届初中生。1968年10月由哈尔滨下乡到兵团二师十四团九连(今萝北共青农场哈尔滨庄)。1969年1月8日来到六师反修营,参加垦荒10年,先到15连,最后在60团。1978年返城回到哈尔滨。现居住在北京。

王承德:上海知青,生于1954年3月24日,于1971年10月11日离沪下乡,到北大荒反修营一连,生活工作近10年,直到1981年2月返回上海。现居住在上海。

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是机务排部分战友在1973年10月份,在二抚公路里边田地留念,内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四大城市知青。里面有北京知青:程庆平、栾松湖、陈盈科、郭志瑄。天津知青:牛克勇、刘学东、白有鹏、靳同义、胡春生。上海知青:王承德、冯锦祥。哈尔滨知青:高连芝、李海祥、徐志強。前排左:胡春生、徐志强。第二排左:郭志瑄、高连芝、陈盈科、程庆平、李海祥、靳同义。中间二个有:王承德、冯锦祥。后排左:刘学东、白有鹏、牛克勇、栾松湖。

战秀敏:北京知青,1952年3月生人,1969年9月4日到反修营2连,后调武装连,1979年回北京,现居住北京石景山区。'

看,我的姿势对不对?

刘建军:北京知青,66届初中毕业生,68年6月份到二师十二团水利队,也就是名山农场水利队。69年1月初调到六师反修营工程三连,后又调入武装连也就是16连,还去过8公里、12公里建点,到过49连、51连工作,着大火被烧之后调到前锋农场武装部。79年12月底困退回北京。当半年临时工后到民航101厂当工人,后到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干公安工作,09年退休在家。感谢荒友们对我的关心!谢谢大家!

刚去兵团照的,年青的我。

反修营组建武装连,我被分到武装连,背上了枪,像个当兵的吧!

这张是那年着大火后,我调到武装部,到反修菅老营地看弹药库,有个小哈知青被另一个小哈知青扎死了,停尸在我的弹药库里,抚远县公安局人员带法医来验尸,我借他们手枪用他们像机拍的,很不容易的。

这是91年10月去前锋,回第二故乡同马中在白桦林中留影。

我和郭相跃老连长在前锋见面,是2010年8月份,见到老领导太高兴了!

王章桐:北京知青,出生于1953年3月,1969年9月到六师反修营二连,1976年调六连,1977年回京,现居住北京朝阳区。

刁小菊:上海知青,1953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71年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0团反修营50连务农(后代课教过几个小学生),1977年被推荐到黑龙江大学读书,毕业后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直至退休。长期生活在哈尔滨。

1972年在50连与张建英的合影。

2015年在50连卫生员侯作武家中合影(于哈尔滨)。

司群英:1960年1月26日出生于北大荒宝泉岭农场,1970年春天随母亲搬迁到反修营14连与父亲团圆,1980年8月随父亲调至前进农场,1988年8月到河南。现居住在深圳。

龚增林:北京知青,1953年3月出生,1969年北京五中毕业,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屯垦戍边保卫祖国。1969年9月2日离开北京,坐火车倒汽车于9月4日晚到达二抚公路153公里的前进团15连,后改成了60团13连,23团46连,反修营一连,经历了烧水、做饭、种菜、养猪、赶马、喂驴、放牛、围猎、打鱼、扛枪、打炮、扔手榴弹的各种锻炼,酸甜苦辣都尝过,最后做了木匠,和师付李海祥,伐木头、盖房子、开火锯、做傢具、与王立明制做了木工电刨机床,做成链扒式灌袋机,做成铁木结合皮帶式入囤机。于1978年调入营部修理连搞技改,做成了多功能木工机械。78年底返城回京。79年做了专职司机,最大本事是开老解放挂拖斗上坡倒车。于1990年调到北京光源研究所给领导开车。2002年体制改革,失业了,自己交了五年养老金。于2008年按特烦重体力劳动(长途货运司机连续工作超过8年)享受了提前退休。从03年就在中国纺织报社做临时工到现在。个人爱好养花,现居住在北京。

这是我发明制作的链扒式灌袋机,不用费力装袋,干活不累了。

这张照片真好,记录了当年麦收的真实场面,女知青在用盖帘选种,筛选好的黄豆正是在我们制做的八角形滚桶中加上农药绞伴后再去播种。(八角形滚筒是我们制作颗粒肥的专用工具)

赵维环:哈尔滨知青,网名:龙哥,个性签名:仗义执言人生无悔。1949年1月生人,1966届初三毕业生,1968年10月13日,响应号召从哈尔滨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十三连机务排。1969年1月8日,为到边疆保家卫国,积极请战赴六师反修独立营十五连机务排。自1971年初开始,历任:武装连副指导员、营部政工干事(兼管公安、武装)、工程连(含传场)指导员、前锋农场组级部负责人,直至1980年8月份返城,共经历十二年难忘的知青生涯。回到哈尔滨后,面对的是早己陌生的环境,缺钱少知识,无住房没有人际关系和家庭背景。一切从头做起,可谓步履艰难,人生坎坷,面对这种困境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靠北大荒赋予我们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向上的精神放手一搏。当别人在娱乐、交际、跑关系时,我把这些时间都用在埋头钻研和工作上,又通过上电大、业大不断学习深造,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力,经过多年的拼搏和人生震痛后,终于从最基层的工人一步步走出了人生新格局。二轻局属下组织部管干部,道外区政府搞经营管理,区委搞宣传,中央新闻驻黑龙江单位。退休后,又被中央新闻单位驻黑龙江记者站聘为副站长。两年后,又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独辟新境,即专门在全省范围内,为弱势者向权贵官员打“官司”。借助国务院总理等多位国家领导、省委书记、省长等高官之力,为省内的弱者解决诸多沉积多年的特性问题。故此,各地慕名来访者日益增多,甚至到了忙乱无序的地步。所以无法入群聊天,望群友见谅!现居住哈尔滨南岗经济开发区。

这张照片是最近照的,不减当年呀!

这第一张是我初到兵团时照的,现已破旧,但这是当时唯一保留下来的照片,细看时还很喜欢,它能帮我找回少年时的模样。(68年)

这张是在抚远边境所照,大约是1973年。

这张是75年前后,任工程连指导员时的照片,前排从右数是:刘春啟、张会山(副连长,负责砖场)、赵维环、马德全。第二排左数:何春芝、卜范巨、张忠明、王世军。以上都是工程连的人,就在本连处照的。

这张我去山东外调时在天下第一关照的,大约在1976年。

宣传队在演出。

与祖股长和战友合影,前排左起:沈佳萍、祖股长、赵维环、吕玉田。后排左起:付秀琴、杨海清。

谢跃明:北京知青,1969年8月23日下乡到建设兵团一师二团西岗子砖厂。后改为一师一团西岗子砖厂,73年7月调入六师反修营二连至返回北京退休。现住在北京朝阳区望京。

李海祥:哈尔滨知青,68年下乡至罗北二师十四团。69年调至新成立的六师六十团十五连。74年调至修配厂,80年调至前锋农场物资科。85年返城,86年移居上海,生活至今。目前退休。

王玉玲:北京知青,69届毕业生,1969年9月4日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反修营十四连务农。开始了七年的兵团生活。七年中除了驾驶拖拉机开荒外,其它各种农活基本都干过。于1976年返城回京,现过着平淡的退休生活。 '

1970年在兵团留影,珍贵的照片!

这张是14年在三亚留影。

王明浩:北京知青,1968年6月15日从北京到黑龙江省兵团二师十五团(宝泉岭农场七队),1968年12月到抚远60团反修营14连,1970年到50连,1973年回京上学,1977年到四川航天部062基地,1992年回京,现居住北京朝阳区。

史洪明:哈尔滨知青,1974年12月10号下乡,在返修独立营工程连,75年6月调到加工连,79年3月返城回哈尔滨。现居住哈尔滨。

祖洪斌:职工子弟,1954年5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南县曙光农场,原兵团三师31团。1966年9月随父母到大兴农场,原兵团六师57团。1969年9月初中毕业,分配到57团加工连工作,1973年11月调入反修营汽车连开车。1980年5月调入建三江管局物资处,1987年7月调入管局组织部。1991年11月调入北京,曾在天龙股份有限公司、崇文区委老干部局工作直至退休。现居住北京东城区。

这是76年开车去哈一机拉装酒的铝灌,又上齐齐哈尔拉汽车钢板时,哥儿三来一张。左起:祖洪斌、刘忠、付忠林。

杨士学,74年哈尔滨知青,现居住哈尔滨。

刘湘云:北京知青,网名云的彼岸,1953年8月13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区,是69届初中毕业生,毕业于北京五中。1969年9月2日从北京五中出发,于9月4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0团14连,开始了10年的知青生涯,先后在反修营16连,49连建过点,后到营部修理连,于79年1月返城回北京,现居住在北京海淀区。

1970年4月10日坐连队小型车去抚远照的,给北京的家中寄去,让家人放心。

2015年7月10日去哈尔滨游玩在(好像是太阳岛上照的)。那天太阳很足,好热的天!

这张照片是今年(16年2月13日),在北京地铁里照的,这是过年时(大年初六),下午5点多,基本没什么人,如平时正是下班高峰,那就是人山人海的,根本不能照像。

这是本人从中学毕业,(1969年7月),到去兵团,回城,直至现在的照片。第一张:初中毕业,第二张:回家探亲,第三张:和同学小胖在我们自己盖的拉河辫的房子前,第四张:中山公园,第五张:北海公园,第六张:同学聚会,第七张:上班时春游在金海湖,第八张:回前锋时在抚远,第九张:北京天安门。

李春妹:上海知青,71年10月11日下乡,于15日到达黑龙江6师60团反修营50连,79年12月返沪,现居住上海市宝山区。

那时开拖拉机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工作,开着拖拉机在荒原上行走,好威风!我也威风一次,在拖拉机上照一张。

好山好水好风光,在这里游玩,心情舒畅,好快乐!

冯锦祥:上海知青,出生於1951年天蝎座。1968年在上海初中毕业。次年5月被黑龙江兵团六师前进团招募发配驻扎二抚公路153公里处(番号:15、13、46、1连几经切换),开始了屯堡生活。在屯堡中当农工、干机务、任统计、种子员,后到营部与前锋农场机关当差,最后到汽车连混一圈。10年中干过不少差事,但业绩平平羞于启齿。1978年12月底到上海洽谈接班返城事宜。在79年农历新年前赶回农场办返城手续。春节后在1979年2月底回到上海,告别了10年屯堡生活。回沪后进入里弄生产组(上海当时特有的经济模式)以日计薪9毛钱一天,每月挣薪23,5元。按当时的生活水平尚能温饱。返城后近40年的风风雨雨大批企业纷纷倒闭,而我所在的企业幸免一劫。干到2011年办理退休手续,而后被企业返聘至今。(为了让自已留些时间我也准备马上洗手了)回顾走过的路感慨:少小读书文、青春浪天崖、而立琴瑟鸣、不惑勤持家、天命忙生机、花甲饴儿孙、如今日西斜、晚晴更珍爱!

这本书是咱们知青樊永库、陈盈科写的,写出了知青在兵团的酸甜苦辣,超好看!书名叫《留在抚远的梦》。

各地旅游留影。

风光,景色都非常美!

站火车头旁边照一个。

牛克勇:天津知青,生于1953年5月13日,17年后的5月13日,我由天津市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反修营十三连,开始了人生的征程,在十三连烧过炭,伐过木,开过东方红75拖拉机,28胶轮车,东风康拜因收割机,后因上大学未果于1975年调营部生产股,物资股,最后在公安分局,1977年组建前锋农场新场部(即现前锋农场)我是第一批住帐篷的机关人员,1978年2月由于工作需要,农场党委派我到三连任连长,指导员是上海知青曹春华,经过一年努力,三连基本扭亏,麦茬地当年全部深翻及重耙一遍,豆茬地也完成百分之八十的翻耙任务,为来年生产打下了基础。于1979年3月返津,从事生产经营工作十余年,后一直从事办公室管理工作至2013年正常退休,在家中尽享天伦之乐。现居住在天津市南开区。

刘美秋:哈尔滨知青,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六六届初中生。1968年10月13日随着洪流下乡到二师十五团(宝泉岭农场)。1969年3月报名来到最艰苦的反修前哨六师反修营。先在16连开荒建点,随后连队又到抚饶公路16公里建点(改称49连,三连),隔三年后连队又搬迁建新点,即今天的前锋第三作业区。我在开荒建点中度过了10年青春。在连队里大部分时间做财务工作。1979年又随着返城浪潮回到了哈尔滨,在航运部门工作,直到退休。现仍在哈尔滨生活。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美秋姐,你有双胞胎姐妹吗?哈哈!真像呀!

张树桦:北京知青,一九五三年一月生於北京。一九六九年九月从北京到二抚路160公里,当时叫十三连,后改称过十四连、四十七连、反修营二连。连长是司虎山,指导员是魏元国。开始被编在一排,参加过简单的军事训练和演习,并参加过多项生产劳动。一九七0年未至一九七二年当过司务长。后改任统计员工作到一九七四年。一九七四年初受营部委派去兵团农大短期培训,学习农田水利勘测设计。结业后调营部生产股工作。七四年底至七六年借调到兵团勘测设计院,参加由黑龙江省组织的三江平原综合开发的勘察设计工作。参加过别拉洪河水治理的前期勘测工作及其它项目的勘察工作。一九七六年返回农场后在前锋农场机关基本建设科工作。一九七九年困退回北京,同年加入邮政系统工作直至二0一三年退休。回想在北大荒工作十年感到:我对的起北大荒!同时北大荒也对我不薄。感恩所有相识相知的战友!现居住北京东城区。

70年在富锦照的,那时刚17岁,很小呀,照张像片寄回北京,好让父母放心。'

这张是2011年在上海滩外白渡桥照的,经过上海知青朱家麟老兄整理过的,我非常喜欢!

吕军:1966年10月10日生于宝泉玲二九零农场(原兵团二师八团)。69年随父亲吕元东来到反修营,一直生活在这片经过父辈、及各位哥姐开发、战斗的热土。现就职于前锋农场水务局。

刘瑞:北京知青,1952年12月生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十一条。1969年9月2日从北京五中前往黑龙江省六师六十团反修营47连二排农工班,先脱大坯,冬天就去树林伐木。12月经连队领导挑选上了拖拉机。每天带火锯破板子,有时也会去林子拉伐好的木头。开春后就开荒,播种,振压。因不让女的开拖拉机,我们三人从机务排到刚成立的修理所当了电焊工。从此就没离开这一行,不管后来换了多少个地方,也没有换过职业。这就是我的经历,当了一辈子工人,也里最好的。现居住在北京东城区。

哈哈!好开心,在绿色的植物里,吸收着氧气真幸福!

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江山,没志了!北京土话,就是太好了!

刘丽英:哈尔滨知青,生于1955年8月,74年12月10日下乡到反修独立营三连,1980年1月回哈,现居住在哈市。

张进军:北京知青,1953年5月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小学在轻工业部干部子弟小学寄宿制。1969年8月15日,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号令下,被迫报名去边疆,我分配在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一团14连,先后在农工班、食堂工作。1973年夏,随连队集体由黑河镇到抚远县。我被分配到反修营46连,赶上麦收,一个月后,随赵金印保管员去师部用卡车装运大白菜拉回营里。1973年秋,营部成立警通班,我被调警通班。1973年秋冬季节,我被分配到营部气象站,在气象站,观测天气、查看百叶箱、温度自动测量仪、风向风速仪、日照仪、收听省大气回流等压线,等温线的观测点数据,绘制天气图,给管部广播站送当天的天气预报内容。我还到师部气象站学习。在气象站的工作期间,党委工作的大王平总是让我抄写文件,只因我写了一手流畅的魏碑体字。营部要做安全教育,让我绘制十几幅安全教育图片漫画,我构图,临时给我配了一位会画玻璃画的小哈刘某,我们俩人画了十几幅包括雷管炸鱼,武装连枪械对人走火,无绝缘触电等安全知识漫画,在营部搞了展览。再后来,营部交给宣传干事冯锦祥和我任务,参加师部《农业学大寨》展览,给我一台照相机到各连队拍照农忙情景,让各连队挑最大的南瓜,玉米,我们带上特大专门挑选的农产品用吉普车带回营部,又去糕点厂拿了糕点,装了精美的盒子,去酒厂在酒罐的放酒嘴上接了70度没有兑水的酒,贴上《北大荒酒》标签,在师部冯锦祥带队,我绘制展板,调来我同学袁珊帮忙,八小老婆刘静做讲解员。1976年春,调入师部综合批发站五金交电站。1977年5月,我病退回京。1977年12月,返京知青正式分配,我在北京半导体器件一厂学习车工,集成电路扩散工,后为集成电路测试工。1979年12月,做北京半导体器件厂新品开发部会计。1983年考取脱产成人高校,北京电子仪表局职工大学财会专业,脱产带薪学习三年,27门学科大专毕业。1986年回厂在财务部做成本会计,管理7个车间核算员以及全厂成本管理。1989年至1991年兼积建材工业中专(工业会计模拟实习)教学老师。1991年下海,北京欧克斯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中港合资),做为公室主任,财务部负责人。1993年4月,出任港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港合资)财务部经理。1996年,出任黄山玉屏索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办公室)兼任财务部副经理。1999年出任江西庐山秀峰索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营销部办公室)兼财务部经理。2001年参加北京索道设备展览会,其秀峰索道公司展板由我做美术题头设计,内容编辑,布置展台。布展期间得到亚运村展览大楼内任素娥帮助。2005年7月底提前内退。2005年7月底,在某市任老年大学艺术团副团长、秘书长、乐器队队长。写意花乌基础班班长。2006年任山水班班长,写意花乌提高班副班长。2007年我重回江西庐山秀峰索道有限公司,出任副总经理(分管营销部、办公室)兼财务经理,2013年,正式退休。现为江西渊明书画理事、九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至2013年,退休前,接待二批兵团战友,分別在庐山和周边景点四天旅游

我画的山水画。

这张是我画的花鸟画。

我在乐队用柳琴伴奏。

下面这四张左上第一张:独唱,第二张,跳双人舞,左下第一张:葫芦丝吹奏表演,第二张,节目主持人。

朱荣焕:上海知青,1949年9月生,1968年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十八连,1973年调至六师反修营工程连,1974年商调回沪。在五金交电总公司工作至退休。现赋闲在家。

徐佩敏:上海知青,1953年1月出生於上海黄浦区,16岁的我於1969年5月2日离开可爱的家乡上海,与千百万的你,我,他投入滾滚下乡洪潮。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黄金子(年限太长不知叫几连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一个月后又调入十八连。1973年7月从黑河赴建三江(六师)反修营51连,后任农工排一班长,代理排长等职。75年9月调营部话务(广播)班。76年12月调建三江通讯站工作,78年底调建三江粮库。79年7月1日回到上海。投身建筑行业,成家立业,边工作边上学直至毕业,大专文凭。后参加南京路商业改造工程,期间营救叁名触电民工,转危为安。荣立黄浦区建委颁发的二等功一次,荣立公司特等功一次,成为当时一桩美传佳事,80年入党,在协大祥,新世界改造工程中任材料主管,高级经济师,助理工程师。新世界大酒店,人民广场地铁二号线站建造工程结束后,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直至2008年退休。(足55岁)自寻出路在瑞德砼制品公司,任生产经理直至2014年底。赋闲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培养带领外孙女至今,现在居住上海浦东新区。

70年第一次探亲,在上海照的,帅气!年青真好!

1976年春节后,徐佩敏与战友付仲林合影。

1976年春节后和战友一起合影。左起:徐佩敏、付仲林、孙国辉、小刁(外号,名字记不清了)朱家麟。

2015年9月上旬,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对岸(属俄罗斯)留影。

常兰英:北京知青,1950年6月1日生于北京。1966年初中毕业,因文化大革命末分配在校做两年业余老师。1968年6月22日自愿报名(当时是陆续分配)随校同学一起到黑龙江省萝北县青年农场九队(北京队)插队,任排长。1969年1月19日报名来到黑龙江省抚远县6师60团15连153公里处。(当时反修营未成立)在连队担任过文书、团支部书记、1971年担任连队副指导员。1973年8月在连队战友的推荐下,经过考试被北方交大录取。8月30日离开连队上学。(当时叫46连)1976年10月交大毕业。先后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工美集团系统工作,直至退休,现居住北京朝阳区。

在肥沃的土地上留影。

与战友们合影:前左:于春玲,王霞,王平。后左:常兰英,陈加宽。

北大荒一望无边的荒园,我和妹妹在这广阔天地合影留念。

回第二故乡前锋农场,我和妹妹在以前的老房子前留影。

于向舒和王力两位老战友在哈尔滨招待我们姐妹俩。左起王力,常兰英,常淑英,于向舒。

单玉兰:哈尔滨知青,网名兰花草,1954年十月九日生于哈市。72年初中毕业,74年12月10日坐北上的列车,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反修独立营3连。于80年4月调到黑龙江省青年农场。现居住哈尔滨道外区。

齐景民:哈尔滨知青,71届初中毕业(留校代教)。1974年11月由哈尔滨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反修营五连,农工、会计。1978年到前锋农场计财科,1979年返城回到哈尔滨工作,2000年调北京工作,现退休居住在北京西城区。当年的小知青,现在的小老头!在岗工作四十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力求尽善尽美。组织认可,自己满意。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惹过什么大祸,既不是大款,也不是高官,不是名人,只是个人名。优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特点是实话实说。曾经痛下决心要改正缺点,结果组织上找谈话说:“你要是把缺点改了,你的优点也就不存在了”。无奈,只好生性难改,秉性难移啦!现在退休了,过着平淡的生活,自我感觉很快乐!

学习之余,在江边坐坐,看看大海,如诗如画。

苏志良:上海知青,1950年11月出生于上海。69年5月来反修营工程三连(48)连,后调50连(4)连任事务长,又调修理连当上了燃油工。75年考入哈尔滨歌剧院,男中音歌唱演员,现已退休回沪居住生活。今利用此平台,我要感谢群主在我生病期间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同时也向全体反修营兄弟姐妹长期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我深深的谢意!并祝大家永远康健!

李成福:哈尔滨知青,于1956年6月21日出生在哈尔滨,1971年初中毕业,1974年12月10日离开哈市到反修独立营三连,1976年4月调到反修营五连,1976年12月转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全胜大队,1978年12月返城,现居住哈尔滨道外区。

丁转:上海知青,69年5月21日从上海赴反修营工程连,60团放映队,因流动性太大,太辛苦啦,回反修营学校两年,最后总机兼广播,一直到79年3月份回上海。

花花草草,好美!

坐游艇上,乘风破浪。

游艇在大海上航行,美景尽收眼里,留个影吧。

祁琳:北京知青,1953年生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1969年9月2日从北京五中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十五连,分配到火锯班。经常去连队后面树林中拉木头。蚊虫、小咬、瞎虻特别多,有时咬的滿脸都是包,小咬能把眼晴咬的肿肿的。1970年初,团里成立武装连,我被调入武装连边扛枪、边生产,雪中摸爬滚打,夜间站岗放哨。屯垦戌边,保卫祖国边疆。1971年初,反修营营部盖好商店。我被从武装连调入商店任出纳工作。1971年下半年,营部成立活务班总机、广播站。我被从商店调入营部总机任话务员兼广播员。1973年反修营独立。组建机关各部门,最早成立军务股。我被从总机、兼广播员调入军务股任军务参谋。曾负责8大项工作。后期调来其它人分管几项工作。1977年9月返城回京。1977年10月分配到北京市东城区政府部门任公务员工作。读大学专科毕业。1996年申请内退,下海经商。现已在政府部门退休。爱好广泛:读书、学习、旅游。走遍大江南北,好山好水好风光。退休后做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女儿、妻子、妈妈、奶奶。照顾好父母,培养好第三代,是我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虽然有点累,但我的退休生活仍然丰富多彩。现居住北京东城区。




过年了!三十晚上留影,给大家拜年!过年好!猴年大吉!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财源滚滚来!

这张是我63岁生日照的。(哪儿像呀,真年轻!漂亮!湘云添加)

史桂荣:哈尔滨知青,1968年6月15日下乡一师马场独立营,1971年调入一师一团西岗子砖厂。1973年7月调入反修营二连。8月调入营部财务股,后调入军务股。1979年返城回哈市。

在小桥上来一张,别有一翻情趣。

烟雨濛濛,好美的景。

每个地方都照张像,留个纪念。

徐美芳:上海知青,1953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71年10月到六师六十团反修营五十连,1973年8月调到反修营工程连,后又去营机关、汽车连,做过农工、炊事员、出纳、会计,1980年8月回上海,分配在事业单位工作至退休。现在一直在新加坡女儿家和外孙们享受天伦之乐!

在总机时留影。下边这张和姚火荣甜蜜的在一起留影。

在家中幸福的样子。

吳圣兴:北京知青,网名:蓟门驿站,1953年7月出生北京。1968年1月10日分配到北京五中。1969年9月2日,我们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从永定门火车站乘坐8点50分开往佳木斯的火车,离开北京。于1969年9月4日晚上9点钟,汽车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一一黑龙江省抚远县二抚公路153公里。地区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前进团反修营15连。1970年1月3日,调到二托公路163公里的14连(武装连)。1970年3月7日,连队党支部决定让我去开拖拉机。1970年5月10日,到饶河公路16公里处开荒。1970年8月28日,到饶河公路12公里处开荒。1971年3月25日调到饶河公路16公里的新建连队16连。1971年5月10日,又调到路东的19连。1971年6月18日入团,1971年11月,反修营归属二十三团,反修营为七营,路东19连改成50连。1975年8月中旬,反修营正式独立,隶属六师。我们是四连。1973年11月19日,担任油料、材料保管员。1975年7月1日,担任司务长。1976年4月16日,从饶河公路16公里处的4连调离反修营,到五师。1977年8月7日告别黑土地,离开5师51团。1977年12月20日到北京外贸工作。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8月正式退休。现居住在北京朝阳区。身体状况:北京市冬泳俱乐部会员,坚持冬泳10多年。经常带领游园队到北京郊区、全国各地旅游。

1970年11月4日于抚远照相馆拍摄。

1970年11月4日于抚远照像馆拍摄。左:石洪根,吴圣兴,门洪文。

1971年6月于16公里拍摄。左吳圣兴,孟宪加,潘长生。(这张照片是当时最流行服饰写真,你看那穿的雨鞋,太精彩了。群主樊水库添加)说的真对!湘云加。

1972年于607照像馆拍摄。

杨淑敏:北京知青,1969年8月由北京到一师一团十四连,1973年7月调到六师反修营一连,74年返京,现居住在北京。

张丽:哈尔滨知青,当年自己的一个果断的决定认识了大家。那时父亲让我到他们单位的青年点,我没同意,我说:我要走就到最远的地方去。1974年12月26日,在亲人,同学们的泪水中,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反修独立营5连。分配到了农工班,在农工班体验了各种农活,喂过马、喂过猪、做过饭。1977年调到场部机关食堂,1978年调到总机工作,1979年调到广播站工作,于1981年随着返城的浪潮,我回到了哈尔滨,分配到父亲单位干零活,后又分配到化验室、计量室、直至退休。现在享受着退休后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虽没有轰轰烈烈,但自我感觉良好。现居住在哈尔滨南岗区公园丽景小区。

这张是我和刘艳华的合影,左边是刘艳华,右边就是我了,这是下乡后的第一张照片。

在寂静的小路上,这个姿势很美吧!

数九寒天,行走树林里。

这张是我最近刚照的。

陈黎鸣:上海知青,1954年1月30日出生於上海。1971年10月到黑龙江建三江反修营就是我第二故乡,先后在48连、面粉加工场、修理所、汽车连、和战友们一起流汗流泪,其乐无穷。1979年4月我们夫妻俩怀抱仅一个多月的儿子回到了上海。我先是在里弄生产组,后又进街道办事处工作直至退休。晚年生活平静、知足、祥和、幸福!现居住在上海浦东新区。

李长彦:哈尔滨知青,1955年6月6日出生在哈尔滨,1974年9月13日坐火车来到反修营工程连木工排,75年去八一农大上学,毕业后回到农场(生产股),85年自已开始干家庭农场,91年调试验农场,后入二道河农场。

陆正芳:上海知青,1954年9月29日生于上海虹口区,于1971年10月11日离沪下乡,到六师反修营47连,73年4月调入68团开荒队,73年6月调入68团商店,于78年6月病退回上海。现居住在上海浦东。

陈浩明:上海知青,于1971年10月进入返修营51连,直至1979年3月离开回上海,于2013年退休。现居住在上海。

张立红:北京知青,1969年9月2日和祁琳、张树桦等一众同学校友一个绿车皮咣当到了佳木斯,又坐大解放颠簸颠簸,在老孙明连长一路“快了,快了”的吆喝声中直接给卸到了反修营15连。先是师从天津老垦荒,乐天派常有余在食堂压杠子蒸馒头,戴着手套剁大头菜熬豆腐,后来有一阵粮食吃紧,做不出什么好吃的给大家,至今,我还记得大家坐在食堂的原木饭桌前拿着蒸南瓜互相扔。得,我申请去了猪号,和山东盲流人称大老李的李树广,搭班喂了猪。大老李实实在在重活累活抢着干,我就常想点小点子,像骑着猪去新收割的麦田牧猪,让它们自给自足,改善改善伙食,还搞点发明创造,发酵树叶当饲料,反正猪长不胖也没饿死。这段经历让我落下了毛病:至今,我对蒸馒头不犯怵,最爱吃的菜:大锅乱炖;最喜欢的动物:老猪。后来,去过修理所干了一阵司务长;在商店当过会计。再后来,就回了原籍,北京。

孙永新:上海知青,英文名:Peter.sun。出生在中国上海市虹口区的一幢石库门房子里。原籍浙江省宁宁波鄞县,在十八世纪末叶,我的祖上从宁波老家来上海开拓生意。我在上海度过了我的童年和中小学时代。1971年10月,千里迢迢来到东北边疆垦荒务农。被安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反修独立营33连。(后改为51连)在中国最东北角的抚远县境内,在这广袤的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区,开沟疏水,围垦造田。那年我刚满十七岁。我在农场历任司务长、机务统计员、仓库保管员等职。曾加入共青团,任团支部副书记。1979年2月,我顶替接班返城回沪。1976年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国兴起改革开放,长期封闭的国门开始松动启开。我随着自费留学的浪潮,持学生签证,于1988年11月赴澳大利亚,就读于悉尼国际语言学院,开始了我异国他乡的生活。我在留学课程结束后,参加全职工作。同时在晚间入悉尼TAFE技工学院学习,二年后获汽车修理技师证书。也曾自行创业,奠实了家基。目前仍发挥余热,乐至所好地参与社会工作。

刚去兵团第一件事,就是穿着军大衣,带着毛帽子,照像留影。

现在的生活,有滋有味的,非常幸福。

冯林成:哈尔滨知青,1955年2月16日生于哈尔滨,1972年毕业于哈尔滨第38中学。1974年11月26日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下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生产建没兵团六师反修独立营五连。在农工班后调入机务排开轮式拖拉机,后开28小型车,铁牛55小型车。1979年接班回哈尔滨,工作于市交通局直属单位。己退休,现居住在哈尔滨。

小伙子,看什么呢?是开拖拉机的驾驶员吗?真小呀。

1977年在兵团的留影。

最近的照片,幸福的笑容。

孙抒远:男,1972年6月9日,前锋农场史志办主任。网名,珊歌。曾当过农民,通讯员,干事,记者,宣传部负责人。祖籍山东文登,后迁居辽宁庄河,吉林东丰,黑龙江木兰,尚志,延寿。2006年从前哨到前锋农场,2015年5月任现职。在第十个中国记者节期间,黑龙江农垦电视台推出特別事迹,资料在白度百科中有记载。

穿上军装,真帅!

调好器材,开始工作。

在采访现场。

张晓莉:北京知青,1953年出生,是北京五中三连三排的学生,69年9月2日积极n向应主席上山下乡号召,随着班里26名同学一同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反修营15连,在连队干过统计、保管员、农工、班长、排长。先后在连队入团、入党。直到77年7月困退回京。被分配到金融系统工作,到2008年55岁退休,退休后在家照顾父母。现住北京东城。

邓淑娟:1978年到前锋农场,1982年调到胜利农场,1987年调到哈尔滨,1999年调到深圳至今,现已退休。

宋兰珍:上海知青,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生於上海市虹口区,七零届初中毕业,于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一日到反修营五连,七六年调入开荒点六连,七九年二月顶替父亲在上海市虹口区粮食局下属粮店工作至二OO四年退休。现居住在上海。

李忠和:哈尔滨知青,1974年下乡到工程连,75年随朱教导员,李和平,武跃军到四连(原五十连)搞基本路线教育一年,76年调到场部商店任采购员,79年返回哈尔滨。先在红星饭店,82年调到邮电部哈尔滨供应处,96年病退回家,06年随孩子到沈阳居住至今。现在身体还可以,心情舒畅,笑对人生晚年。祝战友们晚年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快乐。

看看我穿着军装,背着枪,骑在马上的英姿,老精神啦!

孙彦克:北京知青,1950年5月12日生于北京,1969年9月2日从北京五中随大批知青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十五连,1970年初调入武装连,同年下半年担任会计职务。1972年到49连任会计职务,1975年调到三连任副指导员,1977年3月调到河北省工作,1978年3月调回北京,同年分配到王府井医药商店任会计。到2001年退休至今。退休后照顾父母、看孙女,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

刚去兵团,穿上军大衣照个像,看,我像女兵吗?多精神呀!

今天有来连队照像的了,要多照几张,给家中寄去,让家人也看看北大荒。

丰收啦,第一次割麦子,一遍麦浪喜洋洋。

马香莲:齐齐哈尔知青,1958年2月出生,现年58岁,1975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六中学(现在的民族中学),1975年10月下乡到60团29连,先后从事农工、炊事员工作。78年初29连被划分到前锋农场,我于同年7月被调到机关食堂工作,79年末返城。在齐齐哈尔市第一汽车配件厂工作,现已退休。居住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张俊明,北京知青,男1951年生于北京,1968年7月到黑龙江萝北青年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1969年3月到抚远反修营15连,1973年9月离开连队,先后在吉林,武汉,天津学习,工作。2011年退休至今,现居住在天津。

这是1973年在兵团留影。


这是欢送张俊明和曹春晓上学的照片。第一排左起:王德友、张俊明、徐志强、曹春晓、姜寿。第二排左起:付秀琴、张晓莉、陈红帼、康慧如。第三排左起:何韵妹、项玉英、陈盈科、李敬。

赵金凤:上海知青,于1969年5月21日从上海虹口区出发,来到黑龙江6师60团反修营50连。79年底回城,在事业单位上班,2001年退休。现居住上海虹口区。

在上海家中随意而照。

陈盈科:北京知青,153公里那连的,刚看到让大家自我介绍的号召。我没有智能手机,看微信都是用一个iPad平板电脑,很不及时。上班和下岗那阵儿,常填写个人简历,当要求“详细一点”的时候就挺麻烦,总要比人家多写好几行,而且哪一行也不见长眼提气之处,也就69年至73年在抚远可以写“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某团某连,番号透着神秘,其它就太一般了。后来去辽宁乡下插队2年,在当地参加工作,先作消防队员,后在辽阳化纤总厂工作3年。78年12月回北京,在798厂当工人,以为扬眉吐气了,愉快了十几年。在企业不景气之初,还准备与企业共度难关,挣着几百元生活费加班加点,所以离开的挺晚,2002年才正式下岗,滿世界找工作,根据老板要求改工种,由原来的钳工摇身变作电工,还是穿工作服。2010年家里状况频生,辞职回家,后几年大部份时间都是照顾病人。现在照顾一个半岁的小孩儿,俺的孙女,更加忙而不怨,老脸正在向更慈祥发展。

赵小英:上海知青,1969年5月下乡到反修营十三连。后来调到武装连,带过班、带过排,什么活都干过,再后来又调到汽车连当过出纳、文书、合算等。七八年二月回常州至今,现已退休。

任燕华:上海知青,1953年9月出生于上海虹口区,四川中学70届毕业生。71年10月11日坐上往北的火车,15日到达黑龙江省建三江反修营50连,分在农工排,在那里生活劳动了5年,经历跟一起去的同学差不多。76年底回沪,没多久把自已嫁到了农村,现居住在苏州吳江区震泽镇,在家渡晚年生活。

陈红帼:上海知青,1951年9月出生,1969年5月离开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0团反修营15连。1973年5月调到新建68团机关。1975年12月调回反修营商业股,1980年2月返城,现居住北京。2006年9月退休,现在是尊老爱幼享受天伦之乐。

兵团留影。

在康拜因上和战友留影。

顾建华:上海知青,1954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北虹中学。1971年10月11号离开上海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反修营一连。喂过猪(当年还和徐志强比过谁的兵多,哈哈!)做过豆腐,扛过木头站过播种机,当过司务长。最后落脚在连队学校当老师。1979年3月回到上海。现已退休,乐享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乌苏里江边留念。

这张照片是参加六师的团干部学习班时,在乌苏里江边照的。有:王宝兰、张玉华、王汝勤和我。

杨伟:哈尔滨知青,1956年12月在哈尔滨出生,1974年12月10日到兵团六师反修营砖瓦连(二抚路163公里),1975年初并入工程连,1978年调入前锋农场计划财务科,至1987年干部调动回哈尔滨铁路局工作,现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

这几张是在前锋二连时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场部办公室门前的留念。

在抚远口岸留影。

陈希云:天津知青,于1970年5月9日从天津出发,5月13日到反修营13连,分在农工班与项玉英、钟佩玲、张晓丽等在一个班,后调食堂为大家做饭,于1973年调营部仓库至1979年因退回天津,在天津市政二公司材料科任会计至2000年退休,2011年二次上岗自封董事长兼营养师、厨师、保姆、采购员等,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现居住在天津。

朱继明:哈尔滨知青,1954年6月28日出生于哈尔滨市,历经小学、中学、于1972年毕业于哈尔滨第七十二中学,并于同年参加了工作(走后门,当时叫空中飞人),两年后也就是1974年,李剑白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喊出了下乡光荣,不下不行的口号,父亲被软禁在单位会议室学习,同时我也因走后门被清退,无奈之下我报了名,选择了反修独立营,于1974年12月9日踏上东去的列车,历经两天的行程,于12月11日到达了反修独立营三连,开始了五年整的知青生活。这其间我做过农工、伐过木、建过点、盖过房、打过井、当过炊事员、炊事班长、司务长、还代理过卫生员,政治上担任过团支部宣传委员,自认工作认真负责、无怨无悔。直至1979年12月接班返哈,在太平装卸公司工作,一年后参与自由职业至2014年退休,闲暇至今,现居住哈尔滨市太平区东直小区。

在兵团和战友留影。

谭明铮:哈尔滨知青,1954年6月28日生于哈尔滨。1971年毕业于哈尔滨铁路三中,1974年11月26日在上山下乡的风暴中,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反修独立营五连。在农工班当过农工、割过大豆、割过草、盖过房、上山伐过木、在木工房当过木匠、在机务排干过机务等等。兵团的酸、甜、苦、辣基本都尝试过。1979年3月接班返城。在铁道部哈尔滨木材防腐厂供销科工作,现已退休。居住于哈尔滨南岗区信恒现代城。

在兵团时的照片。

今年在三亚照的。

孙秀兰:1952年2月出生于鹤岗,1969年7月下乡到一师马场独立营,71年调入一团黑河爱辉县西岗子砖厂,73年调入反修营二连,后来又调到道班,74年调到营部当统计,75年7月调入加工连,83年调入抚远县农资公司,88年调回山东龙口。现居住在山东龙口市怡园小区。

我也扛上枪了!照个像留个纪念!

和好姐妹合影留念。

和好朋友合影。

与战友们合影。

马中:北京知青,1954年3月6日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69年初中毕业于北京五中,同年9月赴黑龙江抚远县,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至团6师60团反修营15连二级农业工人,1970年转入16连武装连,任卫生员,同时伐过木,打过井,盖过房,做过饭,打过鱼,烧过砖,1971年留守163公里,1972年回河南武陟县老家务农,后任县化肥厂采购员,1974年成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洛阳农机学院农机设计制造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同年成为北京联合收割机厂技术员,1978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任教,任实验员,助教,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现任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2002年马中去东北,治理建三江湿地照片,为保护湿地做出了供献。

这是松阿察河,兴凯湖唯一出口,乌苏里江源头。

兴凯湖湿地,目前三江平原保留的整体最大面积湿地。

东北的大烟炮,自已用烟叶卷的烟,有劲。

向这样的老房子在前锋很少了,大多数战友都住进了楼房。

和同学陈盈科在15年相聚。

姚建:北京知青,1969年8月15日从北京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团七连务农,1971年调入西岗子不砖厂,1973年调入六师反修营47连,后又调到反修营水利连。于1976年返城回京。在单位做管理工作,直至2013年退休。

钟佩玲:上海知青,于1969年5月2日离开了生我养我的上海,来到了反修营13连,在樊群主手下当个小兵,八个月后上任连队卫生员工作,后调51连、47连直到77年4月回绍兴,还是行医,79年5月回上海,上海大集体工厂上班,任仓库保管员直至退休,现居上海宝山。

在连队当卫生员,经常背着药箱去给战友们看病。

山山水水很美,出去旅游很快乐。

旅游各地留下了我的身影。

和老公游玩,和影照一个。

王玉华:北京知青,于1968年6月来到二师十四团良种站。69年3月一张血书来到六师六十团反修营(原工程三连)新建连队,一顶帐篷,一半是食堂、一半是女生宿舍。做过卫生员,后来当老师。74年9月又调回老团当老师。79年回京。工作还是老师,直到退休。现居住在通州。

在拖拉机上留影。

坐在康拜因上聊天,真高兴,哈哈!

与战友在兵团留影。

向着远方,这是在跳舞吗?

李美华:哈尔滨知青,1972年毕业于哈市南直中学,74年明10日下乡到反修独立营3连工作。79年12月反城回哈尔滨,80年参加工作。2001年退休至今,现居住哈尔滨道里群力。

这张是1975年和好友张英在农场照的,青春时的美好时光。

2013年出去旅游在北戴行留影。

石贵田:北京知青,1950年12月出生,响应毛主席号召,1969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0团反修营15连,1973年因反修营小型车集中组建车队,我就跟着我们那铁牛55到了车队。1973年底调到修理连。1979年5月返京,现居住在北京丰台区。目前退休在家也很忙,每天要接送外孙女上下学,还要照顾老人,但也忙中有乐!

刘巧梅:上海知青,70届毕业生,毕业于虹口区武进中学,于1971年10月11日去的黑龙江,分配在反修营51连,后于76年回乡投亲插队,79年病退回上海,直到04年退休。现居住在上海。

刘巧梅和陆玲瑛的合影。好姐妹。笑的真开心!

沈弼荣:哈尔滨知青,1956年4月10日出生在哈尔滨市南岗区,1974年高中毕业,同年12月10日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来到六师反修独立营四连务农,1977年调到五连务农,1978年年底返回哈尔滨酒精一厂工作,2006年退休。现住哈尔滨市道外区橄榄城。

年青时的留影,非常珍贵。

过大年了,红红火火!

景儿很漂亮,留个影。

杜淑华:哈尔滨知青,1957年2月26日生人,74年毕业哈尔滨第七十二中学校,74年12月10日下乡到反修独立营三连,在农工排工作,打过井、盖过房、伐过木、当过炊事员。76年到机务排当康拜因手。79年11月接班回哈尔滨,现在已退休。现居住哈尔滨道外区宏伟路。

徐志强:哈尔滨知青,1968年10月13日从哈尔滨市下乡到兵团二师15团(宝泉岭农场七队),1968年12月赴抚远反修营(老二连)垦荒,1975年10月回城,现住北京朝阻区。

曹春华:上海知青,1952年生人,一个初中都没念完的“知识青年”。1969年5月21曰下乡到前锋农场一连,长期在连队工作。1977年到前锋3连,工作了二年,於79年3月回上海。因是顶替回沪,有幸进入国企,维持了当时在农场的工资。1993年由于国家的调整政策,上海纺织行业成为调整的重点,我也有有幸成了一个较早下岗的人员。幸运的是没有被社会抛弃,机遇巧合进入了纺织行业的一个外贸公司。直至2012年5月退休。最近几年陆续三次回到了农场,看到农场的变化和朋友们的幸福生活。现在还想在回去看看,人老了容易怀旧。

2012年回兵团合影,有:项玉英、陈红帼、曹春华、祁琳、项根美。

王利:哈尔滨知青,1968年11月到罗北青年农场7队十四团九连,69年1月到反修营一连,73年到修理所,79年回哈尔滨,现居住在哈尔滨。

吕敏:1955年11月14日出生山东省,1956年随父母来到北大荒宝泉岭二九零农场,1969年9月30日又随父母来到反修营,熟称坐地炮,现居住建三江二道河农场。

陈丽,四川人,1972年随丈夫王修奎到兵团反修营三连,后又到车队,94年去了河北,2004年到海南三亚,现居住在三亚。

我年青时在四川老家照的。

我和王修奎,还有一儿一女在反修营留影。

和哈尔滨战友齐聚三亚。

第一张:跳舞、第二张:游玩、第三张:我俩和樊永库留影、第四张:王修奎和小哈快乐的拥抱。

李维荣:天津知青,生於47年。67届高中毕业生。我和大家一样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听党的话,跟党走,不怕苦,敢吃苦,承重担,任劳任怨的青年。68年10月离开大城市奔赴北大荒十四团(青年农场)英雄侯国安的连队13连。68年底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开发抚远荒原建设,69年1月首批进军抚远瓦奇卡地区建点15连(同抚公路153公里)人员之一。武装连成立调到武装连(16连后叫49连)还去过修理所食堂(营部食堂)首任管理员。苦活累活……都干过。於樊永库等人曾参加在同抚公路153公里,饶托公路12公里,16公里处打井挖水的活是建点先遣队。在反修营做过会计(15连首任)伙夫,上士,司务长,农工等。75年4月调到68团(前哨农场)开荒队,亲自参加开发新土地第一犁的工作。做过统计,电话员,机务工人,团直中学教师。79年初返城回到天津在商业局任科员,工作近八年。87年4月单调到上海纺织系统一工厂,做营销工作。2004年底退休,定居於上海。

李霞:哈尔滨知青,1957年生于哈尔滨市,是74年12月下乡的小哈。分配到反修营一连。在炊事班工作过,当过司务长、播过种,75年到学校做老师。于80年返哈。现在住哈市道外区。

韩月华:农垦二代,现居住在哈尔滨。

谭宝祯:北京知青,1969年9月2日从北京到六师反修营2连,1978年返京。现居住北京昌平区。

陈刚:上海知青,台湾台中人,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出生于上海,(1948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十九日出生)原68届高中,因转入学校文革初期没有高中部,故改学籍66届初中。1968年9月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三营十八连(俗称黄沙岗)。下乡的当年隆冬,由于家庭成份不好,有海外关系父亲又是走资派,被当时敬爱的马指导员冠以“可教育好的子女”。苦活累活全没拉下,所以当全连其他人都享受猫冬学习时,我被派工同另外几个人赶着马车打了一冬天的柴火,直至第二年春上。先后种过地、打过井、在大兴安岭伐过木、做过炊事员。后又拜师学艺当了铁匠,学成了谋生手艺。历尽三年血汗加入了共青团。“官”至机务班副班长和文艺宣传队的队长。1973年7月随集体调动到黑龙江抚远地区的建设兵团六师反修独立营五十一连,当起了烘炉的把式并收徒传艺。又听周边连队传说起五十一连从一师调来的上海知青还会给牛、马挂掌,名气都在好啦,还真牵来牛、马挂过掌。给司连长长了不少脸。并担任过连队团支部书记。1975年3月,经家人历尽艰辛、上下四处打点最后终被列入属于可享受国家政策的惠顾回到了宁波。起初由于没有落入户籍,没有粮票,没有工作更身无分文。以最繁熏的背水泥、刨矿渣的外包工、临时工做起,干过装卸工、拉过报车,不计苦累只为挣得有口饭吃。后招工进入商贸系统,从最基层的运输工、营业员做起。也许受命运的眷顾调入局机关,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年被授于局机关优秀工作者。后在职进入西南科技大学系统接受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专业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并获得工程师、国家二级建造师、省级项目经理等职称。分别担任过几家房产开发公司的工程部经理和技术副总经理。现已退休但还没闲住。担任过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浙江省台联理事、宁波市台联副会长、区台联会长,并出席了第七届全国台胞大会。1977年结婚,爱人是上海回乡知青,也已退休。育有一女在银行工作,己成家立业让我们荣升为外公外婆。一家人生活在秀丽的江南水乡宁波。

这张通知书很珍贵,保存了48年,放这像册里让战友们看一看,回忆起那个年代,忘不掉的知青情结,上山下乡的洪流,使我们相识在北大荒,成了兵团战友,才有了今天前锋家苑这个平台,这个知青战友相聚的地方。

这是和校友于68年11月照的。当时下乡按性別比例1:1,不管成不成反正性别平衡,所以凡68年上海去黑龙江兵团的基本如此。我们十人中三个女生和一个男生72年初去了兵团化肥厂,三个男生73年调六师反修营,一个女生转调湖南,另一个女生和另一个男生一师老团留下,全各奔东西啦。(我们北京69届的我班去兵团也是15男生15女生,1比1,后来有3个男生没来,结果就是12个男生15个女生了。湘云)

这张不容易,还是当时10人,还是各自在原来的位置,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合照留下了这张像片,这是2000年8月6日拍的,和上面这张相隔了32年。(感谢陈刚为了得到真正的时间,找了很多人查证得出来的。湘云)

陈刚与樊永库相见合影。

王乾槐:北京知青,生于49年2月28日,66年初中毕业,于68年6月中旬响应党的号召去了黑龙江宝泉岭农场九队,68年底到新组建的反修营二连工作,又到武装连工作,组建前锋农场在工程连工作,93年返城在北京邮电总医院工作。2003年归属于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退休。现住北京丰台区。

刘伟:1977年参加工作,当时在修理连,80年到汽车队,85年到机关小车班,87年到省水产学校上学。回来后到畜牧科,93年到法庭,05年到社区任书记,现内退。

王永兴:哈尔滨知青,1955年7月4日出生于哈市,1971年初中毕业,1974年12月10日,从哈市到黑龙江建三江反修独立营三连。1977年12月20日返回哈市,在城建局下属工程队工作,现已退休,居住在哈市道外区。

在兵团时留影,年青难以忘怀。

最近的照片,快乐,健康!

王建琰:哈尔滨知青,1953年7月14日生人。72年毕业于哈尔滨市58中学。1974年11月26日去建三江反修独立营,分在砖厂,后又到加工厂。75年6月到营部保卫股,于12月到财务股工作,78年6月调抚远县税务局工作。79年12月返城回哈尔滨税务局工作。现已退休3年了。

在兵团时的照片。


李金祥:天津知青,1970年5月到的60团反修营15连。1973年调到新建的68团。

范希竹:农垦二代,现居住在哈尔滨。

王建新:上海知青,68年下乡,曾在前锋8连(29连),开荒大队与胡荣明共事,后又在12连工作,79年2月回上海。

张金政:天津知青

姚金柱:哈尔滨知青,现居住在哈尔滨。

马忠兴:北京知青,在北京三中六六年初中毕业,六八年到兵团八五八农场,七四年到反修营开荒队,后到修理连当修理工,七九年回京,在国家卫计委退休,现住海淀清华东路,

孙国辉:上海知青,1969年上海初中毕业,同年到反修营14连,后到汽车连。1979年从抚远县汽车运输公司返城,现住上海。

于向舒:哈尔滨知青,现居住在哈尔滨。

马洪舵:退伍军人,七八年来前锋机关工作,37年后于2004年内退。现又反聘到机关工委工作。夏季在前锋,冬季在深圳。

张金平:哈尔滨知青,1976年下乡,在一连开二八小型车。七九年返城。


前锋家苑编委会: 孟斌成、牛克勇、石永浩、姚金柱、 徐志强、张树桦、吳圣兴、谢跃明、 齐景民、朱继明。 策划:祁琳。 编辑制作:刘湘云。 图片指导:朱荣焕、朱家麟。 校对:樊永库。 封面白桦林摄影:祁琳。 封底荒原摄影:刘湘云 2016年1月1日制作 云的彼岸 修改于2017年2月25日於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