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2月20日 2015

孙中山普陀山奇遇记

— 原创 —

这是一个真实的近代历史故事。 为了使后人对孙中山先生这个千古奇遇,有一个持久印象,普陀山还特意在清凉岗象王峰下杨枝庵,立了一块仿“游普陀志奇”原迹字体镌刻的石碑。

建了一座镌有《游普陀志奇》全文的碑亭。

说的是:辛亥革命胜利后 ,中山先生一行南下,乘军舰途经舟山群岛普陀山,在短姑道头登岸后,首先驻足欣赏起牌坊上的楹联来。 “万里无云万里天,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日两度潮听凭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它无知无觉” “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 先生高声朗读着这些充满哲理和禅机的对联,并不时赞叹着佛学的博大精深。

先生没想到在此竟巧遇北京法源寺僧人道阶。 道阶素来与先生熟稔,于是引领先生及众人在普济寺歇息了一会。 普济寺又名前寺,主持了余是一位高僧。他听说先生欲上山游览,执意要陪同先生…… 直至佛顶山天灯台。 听说山上有一座全岛最高寺院——慧济寺时,先生不顾长途跋涉劳顿,坚持要去瞻仰。 先生婉拒了随从要他坐滑竿的建议,徒步前往…… 一路上,清风徐徐,鸟语声声,先生兴致甚好。

先生与众人游山期间合影

突然,山林中有人向先生开枪,众人急忙护卫先生,抓捕刺客。 幸而先生无恙,刺客也被擒。 审问后,先生便命令释放了刺客,还送给他一些路费。众人不解,先生淡淡一笑:“各为其主,何罪有之。他上有七十岁老母要奉养,杀一人即伤两命,何益有之! 刚才各位在寺里不是已经听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讲解了吗?我相信他会自省的!” 众人皆被先生宽厚襟怀所折服。

先生与众人走着走着转过一个弯道 突然,先生恍惚发现前面不远处,矗立着一个宏伟壮观的牌楼,四周鲜花盛开,佛幡在风中飘扬,有数千僧人夹道而立,手中拿着诸般法器,庄严嘹亮的法螺声响彻云霄。 更为奇怪的是,空中有一巨大放射着金色华光的圆轮在高速飞转…… 先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由惊疑地停住了脚步。

众人见先生表情肃然,踌躇不前,都好生奇怪,齐问:"先生如何停步不前? 先生回答:“如此隆重,如此热情,岂可随便造次!” 听了先生这话,众人莫名奇妙看着寺前空无一人的山路,又看着先生,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先生摇头叹息:“真乃是睹而不见,听而不闻啊!” 众人面面相觑。等了一会,先生才与众人举步进寺。

慧济寺主持闻知中山先生驾到,赶忙热情迎候。 先生向主持致谢:“余适才在山道上见许多法师夹道以迎,法螺震天。余乃一介平民,实不敢主持劳动这么多法师欢迎……" 慧济寺主持也是一代高僧,听了先生话,便坦诚以告:“贫僧事先并不知道先生要来本寺,故也未派人出寺迎接……" 众皆愕然。

先生与众人出了慧济寺,按原计划踏上青云路,经过法雨寺,梵音洞,直奔普济寺去用晚餐。 寺里说起在佛顶山,先生所遇到的瑞相,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喜。 小沙弥奉上普陀佛茶。 先生谢茶后向了余和道阶请教:"瑞相示现时,除了余,余之诸友竟无一人看见法师身,闻法螺音。而余又亲眼实见,亲耳所闻,不知是何道理?还请高僧开示!" 了余沉吟了一下:"依贫僧浅见,应该是观世音菩萨为施主爱国护民精神所感,特派罗汉出寺迎接。因本山乃观世音菩萨道场,圣迹显示时有所见,但见与不见,乃一"缘"字耳"

听了余这么一说,众皆肃然起敬。 跟随先生游览的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去病,立刻把适才事历,详细记录下来,先生审看后,亲笔签上了“孙文”之名,而后又钤上了平素最喜爱的“风清月白”闲章。 因公务繁忙,先生等用完晚餐后当晚便下山上舰去了。 了余送走先生一行,一时忽略,未将文稿收藏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四处寻找查问竟已不知去向…… 文稿的莫名丢失,成了普济寺一大疑案。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 当普陀山佛教界在悦岭庵建造佛教文物馆时,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法师,献出了中山先生当年记录的文稿。 他还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老法师就是当年的小沙弥,当年的小沙弥人虽小,却异常聪慧。 虽然当时的现场他只是个奉茶的,但他知道:观世音是出世间大菩萨,孙中山是世间伟人,伟人看到菩萨圣迹显示,自然是一件极其重要难得的史事。特别是这份文稿的珍贵性不言自喻,所以一时贪心,便将文稿藏匿起来。 也是冥冥之中,事有凑巧。小沙弥这一藏,竟使文稿躲过了历史浩劫,今人才有幸亲眼目睹这个珍贵无比的文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沙弥也算是有功德的!。

由于这件奇事发生在孙中山身上,所以社会影响极大。作为一代伟人,他不可能随意编造故事,更没有必要去编造这样的故事。因为当时还有许多人相伴左右,也异口同声叙述了这件事的始末。 因此后人对这件奇闻就有了若干猜想。

自然景观者认为:这是海市蜃楼幻景。 海市蜃楼在气候、光线条件适宜的海面出现,虽然难得,亦属正常的自然光学现象。 难以解释的是:这样的幻景为何只有先生一人得见,而与先生同行的人却什么也没看见?

佛教界认为:这是菩萨显灵。 中山先生是尊重宗教信仰的,特别对佛学的智慧推崇备至。但他不信神灵也是人所共知。宋庆龄就曾经说过:“孙中山明确地告诉我,他从来不信什么上帝,他也不相信传教士。” 《志奇》里也说得清清楚楚:“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 况且佛教“空”的教义对菩萨显灵一说,实质上是持不支持态度的。

自然科学者认为:中山先生看到的是UFO。 UFO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飞碟”,属于天外来客。 天外文明至今尚处在猜想阶段,并没有取得现代科学的权威支持,更何况也同样难以解释:为何与先生同行之人都没有看到什么呢?

这件奇事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了。 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山先生这段奇遇却仍然象昨天发生似的,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使人感到无比新奇。 窃以为:人们的关注,也不一定非得想要把这件事弄出个子午卯酉来,而是感到这个事件发生在一代伟人孙中山身上,是如此地现实和虚幻,是如此地神秘和吸引人……

附:孙中山先生《游普陀志奇》原文

余因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肩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纤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方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千。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晾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急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平生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即形化而意消。焉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钦?下佛顶山,经法雨夺,钟鼓镗鞳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宜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孙文 志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349 投诉
佛学篇
本专集共有 19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元亨利贞
创作 190 粉丝 1162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