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离肃杀严冬来临的柏林,4个小时以后来到耀眼阳光的特拉维夫。从本·古利安机场沿1号公路驾车30分钟驶往特拉维夫市区,一路上高大的椰枣树明白明白地告诉你,已到了炎热的中东。
在特拉维夫的停车是个大问题,狭窄的街道至少一边停满了车。住带停车场的宾馆也要收每晚40谢克尔(10$)。街上跑的都以迷你、经济型小车为主,犹太人的节俭可见一斑。



来以色列之前一直担心安全问题,亲朋好友多有诧异之色。问了一些欧洲人,也都没去过,以目前的形势,不是告诫careful, 就是说crazy。 但是,连接特拉维夫和雅法古城5公里长的海滨还是一派祥和景象,没见一个警察和士兵。











古城雅法Jaffa. 圣经《旧约全书》中被频频提及, 圣徒彼得在此到访了硝皮匠西蒙的家。这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现在看是有些破旧了,周六的早晨这里成了个大大的集市。




市场上一些穆斯林人也混杂期间,室内市场我是不敢去了,生怕碰上自杀炸弹爆炸。



特拉维夫是个科技和时尚之都,兴起才近百年,消费奇高,这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按计划,下一目的地是死海。 去死海有两条线路,走西部平原的6号公路转31号公路经定居点Arad到死海。和走1号公路经耶如撒冷再换90号公路沿巴勒斯坦和约丹边境到达死海。 我选了路况较好的前者,留着后者回程时慢慢到访其它景点。这一选择被证明是明智的,虽然3小时的车程中出现坑爹的失去卫星导航信号的情况,要靠路标地图判断是否开岔道了,但总算还是在天黑前顺利到达了死海的Ein Bokek。否则,在近死海处海平面下降300米,一路上的很多急弯坡路在晚上将会是很考验驾车人的。



半道上的犹太小城、婚车和峡谷



投宿死海边静谧的犹太小村










死海海滨














真能浮起来哎! 死海漂浮的体验令人难忘。其盐含量是一般海水的10倍而致生物无法生存,水下一抓就是一把盐,海水泡过的皮肤如凝脂一般滑爽。 海的对岸即是影影绰绰的约丹。








看见中国人特别友好的死海检查站以军士兵,看见我要拍照赶紧上前一步。

Masada. 公元70年,耶如撒冷遭罗马军破城,900多犹太人不甘以色列国被灭,逃到南边死海沙漠的Masada山上坚持抵抗2年,最终不愿被俘全部自杀。自此,开启犹太民族近2000年的世界大流散。至今,以军保有不再让Masada陷落的誓言。

Ein Bokek的沙漠之泉和Ein Gedi的沙漠绿洲







90号公路死海沿途








入住耶如撒冷乐队指挥之家,与Vera夫妇夜聊犹太和耶如撒冷历史。





耶如撒冷,每一寸土地都有着沉重历史的宗教之城









苦路-耶稣受难之路


耶稣的掌印

圣墓教堂-耶稣死难处







圣殿山-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地



哭墙-犹太民族的心灵故乡




橄榄山,犹太教徒最后的归宿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原来竟有着共同的始祖亚布拉罕。按圣经记载两个民族最早的祖先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最终却成了世仇,情何以堪!



去巴勒斯坦原来不在探访计划之中。那些个只在新闻中出现的城市,加沙、杰里科、希伯伦在6号公路和90号公路边的指示牌上是真正切切地出现过。杰里科能从车上远眺,惨白灰暗、了无生气。听新闻及房东Vera的告诫,危险,不要去巴勒斯坦。 因此,在耶如撒冷的第二天只打算去拍几张以巴边境隔离墙的照片。导航设定离得最近的是城市伯利恒,到达边境的隔离墙也就20多分钟的车程。靠近检查站才开始拍照,就被一青年跑步过来高声叫停,原来是巴勒斯坦青年要我坐他的车去伯利恒,说是我租的以色列车不能进巴勒斯坦境内,而且单独去的话危险。因为没在计划中,我谢绝了他的导游。 但在拍照时,我观察到有不少挂着以色列牌照的大小汽车开过了检查站,这让我纳闷。去问警察和以军士兵,被告知我的汽车和单次签证可以进入巴勒斯坦并回到以色列,但建议我留在耶如撒冷游览,不要去crazy的巴勒斯坦地盘。 原来巴青年是在骗人啊! 抵不住一探巴神秘的诱惑,我的冒险劲又上来了,和LP一商量,“进”! 不理身后的再次叫喊,晃了晃护照,凭着中国脸,没停车检查就过了隔离墙。但是,车上的卫星导航不久就罢工了,原来以色列人是设定好了的!




人车分离的以军检查站


没导游、没导航,只能沿着大路行驶,两边的建筑比以色列明显差很多。




不敢走太远,怕被巴人石头袭击、怕以军导弹攻击、怕迷路回不去,找个漂亮的巴饭店吃饭吧。

阿拉法特像高悬,通用货币竟然是以币谢克尔


抽阿拉伯水烟的巴勒斯坦人


远眺低于海平面以下的约丹河西岸城市,圣经上记载的曾经流着蜜与奶的迦南之地一片惨淡。


没裹头巾、不愿被拍照的巴勒斯坦时尚女

街边的巴勒斯坦少年,会成为未来的战士吗? 据我们入住的古城希律门边的宾馆56岁的巴勒斯坦经理说,他有9个孩子,已经有很多孙辈了,他的儿子们平均都有4~5个孩子。 世界如不改造伊斯兰教,未来穆斯林成为主流看来将是大势所趋。

回程巴方一侧隔离墙。长长的车龙排队等着过检查站进入以色列境内。




中东,谜一般、令人血脉偾张的热点之地,人类文明的摇篮。 铁窗,还是起义? 生存,还是死亡? 以巴冲突引爆全球伊斯兰热潮,下一站向何处去? 约丹、埃及、黎巴嫩,还是伊拉克、叙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