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故居纪游 王文杰 列宾,俄罗斯巡回画派的艺术大师,他出生于哈尔科夫,后进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曾旅居法国,意大利,研究古典与近代美术。他创造了许多经典画作,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伊凡雷帝杀子》,《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等。 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创作了《列夫·托尔斯泰肖像》、《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肖像》等,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描绘俄罗斯的苦难,并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










2015年8月的彼得堡之行,参观列宾故居自然排入了行程之中。8月15日,我们赴列宾故居作了一次朝觐之旅。我们从瓦西里岛的马可波罗宾馆乘中巴出发朝芬兰湾驶去,彼得堡郊野风光绮丽,一路风景美不胜收,象一组油画的蒙太奇。 从马路边的停车场穿过一段林中小路,就可以看到那掩映于丛林中的简朴而又造型独特的二层楼别墅。这就是列宾自己营造的家园。据说都是列宾自己设计的,他还给这个美丽庄园取名为“别纳特”。俄语是“老家”的意思。列宾在此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也是最美好的33年,1930年9月29日,画家在这里与世长辞,并安息在后花园里他自己选择的一个幽静角落。 列宾去世后,按照遗愿,庄园归属于皇家美院。在二战时,有所损毁,后经修复作为画家的博物馆对外开放。 列宾故居与彼得堡郊外随处可见的别墅规模上没有什么区别。占地几百平方米。外观朴素而不张扬,院子周遭有高大而浓郁的白桦、红枫、松柏、柳杉等树木,把淡色的别墅衬托出来。 所不同是造型别具一格。墙面由圆形实木与白色木条装饰,特别是楼面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尖顶是白色的铁皮铺面,在东侧有一个方尖塔,那是列宾的画室所在的位置,全部由透明玻璃铺成,这可以使画室长时间保持天光一致而又充足的采光。

进入故居,室内的空间并不如何宽敞。功能划分却很清晰,一楼涵盖了他的日常生活。琴房,书房,会客厅,餐厅,小画室等。每个大的空间都有一些凳子供游人小坐片刻,波音喇叭播放着中文讲解,让人们了解画家的生平、生活和创作经历等。一楼最有意思的是入口处悬挂着一面铜锣,据说列宾一般只在星期三接待来访的客人,其余地时间都在作画。作画期间,闭门谢客。星期三客人来时须自己敲响铜锣,列宾在画室听见后随即出门相迎。列宾交友广泛,与许多社会名流都有来往。因此每逢周三这座小屋里总是高朋满座。在这些房间的墙壁上,挂着画家的习作和油画小稿,以及朋友的肖像。其中就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国家杜马庆典》(议会在俄国称杜马)的草稿。他的画作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美学”理念的典型体现。列宾不但擅于绘画,在雕塑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在屋里就摆放了一些他制作的雕塑,其中以他为妻子制作的胸像最为精彩。餐厅里列宾自己发明制作了可旋转的餐桌颇具特色,圆桌中间的旋转盘上装了若干手柄,用餐时可把握旋转圆桌,各取所需。位于餐厅一角有一个很简朴的木质高台,不知情的人是猜不出干什么的。原来在朋友的聚会中,无论是谁做错了事情都会被要求站在这里接受大家的批评,向大家认错,因此这个高台也被称之为“公审台”。可见列宾的朋友圈的雅集除了交流艺术,还体现着公平和民主。书房很大,办公桌也是高大精致,列宾爱好读书写作,而且文采斐然。如果他不画画,很可能会成为作家。他晚年撰写了自传《抚今追昔》就是一部文学色彩很浓的作品。他的窗台上有很多雕塑,都是他的朋友的立像。







二楼则主要是列宾的艺术世界,楼梯过道上也挂满了画,其中一幅很小,并不引人注目,却引起我的浓厚兴趣。远看是一幅厚实的油画,色彩也很浓郁,但凑近看时却是一帧水彩。把水彩画得这么厚重,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层层叠叠的画过好多遍,却仍画得透明。底层的色彩透出来与上一层辉映出一种微妙的颤动。这大概相当于古典油画的间接画法。二楼主要空间是一个高阔的天光画室,列宾常常在这里写生,模特有不少是他的朋友和亲人。他还绘制速写与草图。《国家杜马庆典》 的草图有素描稿和色彩稿两张,大概80X120Cm,注意一下素描稿会发现许多透视线的痕迹,说明列宾的创作是很严谨的,对空间的掌握很精准到位。而构图中的人物有站有坐、高低错落很有节奏。后来在俄博看到这幅展示于整个墙面巨作,在其周边有一幅幅画中人的肖像,都是列宾对参会议员的真人写生,有名有姓。其中一幅似乎尚未完成,却透露出列宾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方法的秘密。他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很整体的。列宾一生极其地勤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全山石先生在俄博对创研班学员说:列宾的成就主要靠勤奋,而谢洛夫是一位天才。 列宾画室里的画作都保留着创作时的原样。没有刻意陈列起来。画架上还有未完成的画作,其中一幅自画像,一幅普希金象。自画像是他最后的作品。头戴棉帽,胡须雪白,没有自得意满的神情,也没有英雄迟暮的悲凉。目光睿智且幽默,神情平静而淡泊。普希金象是一个立像。据说他最后的三十年一直在画,到最后还未完成,有的地方颜料堆积得有一寸多厚 ,简直像浮雕一般,而色彩显然与他别的绘画有所不同,可以看到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颤动。画室里还摆放着精美雕刻的画架,用于陈列已完成的作品。边上还有调色盘,画笔等工具。让人感觉到画家似乎并没有离去,而是依然在画室里创作一般。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然在努力画画,右手已经无法握住画笔,他就改用左手作画。因为无法拿住调色盘,所以专门制作了一个可以挂在脖腰肩上的调色盘。









全山石艺术中心藏









全山石艺术中心藏



列宾故居的后花园有一个小水池,一条不知来自何方的水管,没有阀门,源源不断的流水从一人多高的地方注入水池,溢满的水朝低洼处流去。再到屋后 约一百米就可以看到一个简朴的木质东正教十字架,其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种满了鲜花。十字架上写着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1930。这就是画家为自己选好的安息之所。墓地没有墓碑,没有雕塑,简单至极。也许昭示和寓意着画家一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