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事》 文 赵好玲 快一年了,我没有碰触文字 很多时候,仿佛被时光滤过的指针 越来越清晰。没有 侥幸和多余的情感,过了 抱怨和闲谈的年龄,只留下 越来越现实的自己,我必须规划 哪些是能够实现的 哪些是无法把握的 夹杂着无奈的情绪,那些 在词语中被无数次提起和打碎的 是我们敏感 被 不断划伤和安抚的神经 那么,谁能逃脱? 谁又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但有些东西终究让我们铭记和感恩 比如: 我以前的老总:张金有 兴邦电器的领导:任健伟 海立电机的:冯晓丽 同事:苏丹...... 这些 给过我机会接纳和关怀过我的领导或同事 给了我在青岛最初的温暖 经历有时候就像生活给予的勋章 让我们深深铭记和感怀 很多时候,轻轻写下青岛这倆个字 又轻轻在脑海中擦除 梳理和删减的过程,时间 并没有稍稍停留 从青岛黄岛开发区牛王庙社区到海立电机 二十几分钟的路程反复演绎着的 一半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一半取决于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异客》 很多情节无法删除 一双媚眼外加不沾酒精的唇舌 此起彼伏间衍化的章节 或明或暗 隐喻出人与人之间的遥远 搅乱纯真的内心 你只能遥想和守望那生活中简单的 愿望和心思 若人生只如初识 你带着初入厂时的腼腆,我怀着 刚刚远离故土的不安与羞怯 对于这座城市彼此都是异客 相惜,信任并 获得心灵原始的温暖 而有些东西终就不能够复制,仿佛 旧了的表情,那气息像 栅栏,无法回避 即使沉默它不符合任何一种形式 我仍无法回避 其实我一直追逐简单 也许简单并不容易 就如敲打在键盘上的这些文字 记录着我一次情绪的波动 但我知道 一些存在于内心的东西, 正缓慢的消失 《无题》 二月八号阳光还在徜徉 雪就落了越过季节的窗棂 舞蹈在阳光下的青岛 留下一地的湿 早七点或晚十九点至二十点 宽阔的柏油路上 有人手拖行李,有人 回家,有人离开 他们享受阳光的时间很短 时常像被寒意驱赶的早春 隐在阳光的背后 我在租住的小屋将门窗关紧,把 窗外的脚步声,以及 风刮过电线呜呜的痛疼声,连同 夜的漆黑一起隔在门外 解下当风的围巾 洗漱,插电源,舀水淘米 在竹制的案板上 将单薄的日子切成细细的丝 《起程》 脚边是行李 正午的阳光正好 月台上人头攒动 滋长的情绪 结成一个又一个绳扣 构勒成生活的碎片 来不及捋顺 就被更替的季节轧碾进瘦瘦的年轮 幼时我时常打探着凝望远方 忽略青草 忽略双亲在风中的背影 沉淀在时光之外的事物寂静无声 “不要自缚”母亲慈爱的声音划过 目光在更远的远处 燃烧的情感盖过骨骼延伸刺穿身体的痛 她微笑着注视中 我把温暖打包将目光中收藏 《重逢》 左手挽着右手 你的手挽着我的手 指纹在肌肤间重叠 温和的体息一点、一点浸过 烟花一样 绽动流年的痕迹 舍去文字的修饰 重逢,手掌与手掌相握 无语之间 —— 就像早年春天的花朵 ...... 《栈桥》 真的仅仅只是因为路过吗? 每年春节返乡 到青岛火车站总要重游栈桥 倚着栈桥长长的护栏,深冬的 海风有些刺骨 恍惚的思绪,是否真的就穿越了历史 从二百米到四百四十米,延伸着 一座城市不愿翻阅的伤感 对于青岛 我只是流落他乡的异客,这里 是我获得微薄物质愿望的起始 匆忙的脚步踏过中山路、百盛商厦,那 与之而过的,将会 沿途追溯 而我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座城市带给我的 安宁与伤感 在青岛火车站长长的检票列队间,我对安子说: “再给我留张影吧!细心一点,就像凝视这座城市。” (发表于2015.5.12《山西农民报》乡土文化版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