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Hua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4日 2015

英才辈出的班级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第一外国语文学校70级法文专业

这个班级,人才聚集,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班里每个学员均为军队做出卓越的贡献,部分同学在部队工作到光荣退休;另一部分同学转业地方后亦有杰出的表现,目前都已退休赋闲。 最初70级法文专业隶属二大队(既后来的二系)二队,后转隶二大队一队。全班共十七名同学毕业,全体同学姓名及毕业去向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陈东月(总参三部八局)     陈   化(总参三部四局)     何志邦(总参三部八局)     贾冰莉(总参三部八局)     贾曰丛(总参三部八局,毕业时为副班长)     刘春生(总参三部八局)     刘青林(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     马骏海(留校任教)     牛志魁(昆明军区第三技术局)     王兰英(总参三部八局)     文仲慧(昆明军区第三技术局,后先后调至八局和五十八所)     徐晓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尹秀峪(总参三部八局)     张   林(留校任教)     赵建平(总参三部八局)     赵京生(总参三部八局,毕业时为班长)     钟朝福(总参三部八局)

----我们的恩师--浓厚师生情

特殊年代,文革影响,学员年幼少,参差不齐。军校教员,情同父母,同吃同住,呕心沥血,德技双馨,教书育人。四年军校生涯,学员与教员结下深厚师生情谊。虽相隔千里,但心心相印,经常问候。今年特地组织谢师之旅,前往洛阳、张家港和上海看望了我们敬重的几位老师。 教授许渊冲,江西南昌人,1921年4月18日出生。从事英、法文教学及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六十本中外名著,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从三年级开始,许老教授我班法语直至毕业。至今仍能清楚地叫出每人的姓名,回忆起在教室里的大致位置,令学生激动不已。我们经常拜访许老先生,并先后给他过了八十和九十大寿,今年春天又看望了九十四岁高龄的许老先生。我们祝他老人家长命百岁,期待祝贺他百岁寿辰。

1999年,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我们一行五位同学拜访了潘丽珍、丁步州和马碧云教授。

2015年3月,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谢师之旅的同学拜访丁步州教授及夫人。

2015年3月,张家港,谢师之旅的同学拜访季味清教授及夫人。

2015年3月,上海,谢师之旅的同学拜访潘丽珍教授及夫丈夫和李嘉懿教授。

*****告慰在天之灵*****

在江俊波老师病重期间,班里部分同学前往石家庄医院看望,江老师病故后,部分同学参加最后的告别。      在得知马碧云老师病故噩耗后,班里同学先后致电,并委托以前的同事在无锡送花圈。 时光易逝,斯人已逝。我们应牢记两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以此缅怀她们,愿仁慈宽厚的地母,永安她们的灵魂。

※※※※※※※※※

----四年同窗,一生的同学和战友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四年灯。一千五百个日夜,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盏灯,军校成就了我们的一生。同学是不解的缘,同学是无欲的爱,我们是今生永远的同学!正是因为有了同学这些浓浓的念想和这份延续多年的情缘,大家一路走来,才会越走越想念,越走越热乎,越走越亲近!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几十年时光过去,当年校花、帅 哥随着岁月流失,依稀还能找出当年影子。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总有回忆不完的过去,总有说不尽的笑料,总有一致期待的下一次。

我班同学在各个时期聚会和结伴出游的写照

【各位豪杰非凡的历程】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陈东月

1955年1月生,69年12月1日从山东省济南市入伍,就读于解放军外院法语专业。是我班四朵金花之一,特别是70届二大队的文娱积极分子,跳过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白毛 女(呵呵勒-得意)。1974年毕业分配在总参三部八局。 1988年转业,就职于中国有色金属集团,曾经担任过工会主席,后在质量安全部,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至退休。 退休后唱歌、跳舞、旅游、聚会,生活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保持良好心情。

陈化

出生于1954年3月19日,祖籍山西,1969年12月1日于河北省昌黎县入伍,法语专业。在校期间热心公益,给同学理发直至毕业,并参加板报组。 毕业分到总参三部四局(转战于湖北襄阳和山西忻州),先后学习研究业务和日语,任局司令部科情科参谋,连续多年受嘉奖。1988年调总参陆军航空兵部至光荣退休。曾在艰苦环境中重拾旧业(法文),最后成为国内直升机技术标准及文件方面的专家,赢得陆航业内人士的尊重。

何志邦

1954年1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12月从北京丰台区入伍,法文专业。毕业分配到总参三部八局,从事研究工作。别号“老梆子”,虽外貌干瘦,却灵活多变,颇有耐力,是70届法文班体育积极分子。      1980年代转业回京,就职于中建一局,自学英语成才,后高就中信集团,主管海外工程合同,实为商务精英。随中国打井队转战非洲各地,后多年负责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工程,直至退休。目前在家照料两个小孙子。

贾冰莉

1954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71年11月特招入伍,洛外70届法文插班生。1974年1月毕业分配到总参三部八局进行研究工作,为党的三部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3年转业到首都师范大学,从事外院法语系管理工作。曾公派法国巴黎科学城多媒体中心短期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2009年功德圆满,光荣退休。 冰莉冰雪清丽,热情开朗,具有北京女子心直口快之优点。目前热衷于旅游,周游国内外名城圣地。

贾曰丛

出生于1955年4月1日,祖籍山东,1969年12月从河北省遵化县入伍。曾经是70届法文班的小老弟,后来任副班长至毕业。四年军校生活,学业身高双丰收。毕业分配到总参三部八局从事研究工作。      又就读于吉林大学,主修数学,先后7年,成绩斐然,更得女教师青睐,可谓学位爱情双丰收。在数学上颇有造诣,更有丰富教学经验。 2013年光荣退休。现在广东珠海一民办大学教数学,继续发挥余热。非常希望聚会和同学见面!无奈周一有课,参加不了。祝大家聚会成功!

刘春生

1954年2月1日出生,1969年12月22日于北京入伍,新兵训练后转入法文班。毕业后分到总参三部八局,先从事研究业务,后改为翻译工作,具有很高的翻译造诣。1995年转业到中共马列编译局,不堪忍受老夫子们迂腐,后调至中远集团,主管庞大车队,2014年退休。 祖籍山西,人高马大,人称“老胖子”。一口流利法语,1990~1992年在驻吉布提大使馆工作,担任要职,2006~2008年在阿尔及利亚中建公司工作。翻译和外事工作经验丰富。并掌握多种高科技资料的翻译技巧,目前功成名就,赋闲在家。

刘青林

1953年1月1日出生于青海西宁,1969年12月19日于陕西省西安市入伍,祖籍河北。毕业分配到总参一所(56研究所),从事科技情报工作。是70届法文班二哥,有兄长的胸怀,关心和照顾同学,多次组织大家前往石家庄看望病中的牛志魁同学。 1986年转业到北京,就职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先从事人事管理,后任物业管理公司老总。人力资源管理和物业管理经验丰富,实为杰出国企高管。

马骏海

1955年出生于上海,1971年于北京市特招入伍,是70届法文班插班生,先后在二系二队和一队求学,熟练运用法语和英语,毕业后留校任教,桃李满天下。      1986年转入地方后参与美商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工作,亲历多媒体及网络的高速发展,长期为企业高级雇员,成就斐然,事业辉煌。 滑雪、游泳、网球和骑行,以为健身强体之喜好;遍游祖国河山及五洲四洋名胜。如今骏海具有学者风范,风流倜傥。数十年坚持写作和讲学,被聘担任多个管理媒体的专栏主笔和商业学校的客座教授。将于2016年初退休,其后(将)重回学界,著书立说。      十分遗憾此次因家事无法出席聚会。向同学们问好。

牛志魁

出生于1953年,1969年12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入伍。70届法文专业,是我班文娱体育活跃分子,毕业分到昆明军区第三技术局。越战结束,1980年代转业回原籍。     高就于河北外贸,隶属于粮油公司,主管杂粮杂豆,外贸业务熟练,管理有方。 为人豪爽大方,亦是圈内公认的美食家。多年前偶犯心肌梗塞,大病一场,经及时治疗,精心调养,坚持锻炼,如今基本恢复如初。

王兰英

1954年5月生于北京,1969年12月1日从北京市入伍,法文班四朵金花之一,毕业后分到总参三部八局。      兰英,观其名便闻幽兰暗香,落英缤纷。军旅生涯数十载后转业回京,求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行政、教学均曾染指,以狗尾续貂著书三部,编撰辞典一本,涂鸦论文几十篇发表,一不留神混了个副高职称。      年轻时除相夫教子外,喜好说走就走的旅行,属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小富则安之散淡人也。虽年逾花甲,仍执教于大学讲堂,为扬我中华给外籍留学生传授国文。闲暇之余酷爱养花种菜,乐此不疲。

文仲慧

出生于1954年9月12日,祖籍山西省吉县,1969年12月21日从北京入伍。内慧外秀,是70届法文班的大才子,为天生的研究高手,曾经说技侦研究是自己毕生最大的爱好。1974年毕业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技术局从事研究工作。1977年调入总参三部八局,在研究方面颇有建树。1981年调总参三部技术研究室。1986年调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先后任处长和副所长。最后任某研究机构老总,2014年10月退休。      目前退而不休,仍在为国家保密事业奔忙。

法文班的老大姐 徐晓军,1951年12月出生,1969年在24军入伍,1970年底插班到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学习法语。1974年1月到军事科学院,任职助理研究员 ,研究员。1994年应邀到美国国防大学参加研讨会,发表China's great strategy in 21th century,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翻译多版本《孙子兵法》法文版,其中一个版本编入《大中华文库》。2006年退休,翻译法国小说《爱米莉》,作家出版社2007年出版。

尹秀峪

人称“老尹头”,生于1953年3月26日,1969年12月13日于河北省昌黎县入伍。毕业后分到总参三部八局,曾是某项技侦工作的业务骨干。在八局率先由中级职称的技术7级晋升至技术6级,由此可见他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擅长公共关系经营,调节各种矛盾。退休后曾协助后勤部门做部分管理工作。      老尹头出身农民,农村生活经验丰富,幽默诙谐,自诩为诸位启蒙老师。为人热情豪爽,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也出手! 自从进到川里就再也没有出来。目前已是两个孙女的爷爷。

张林

1955年7月出生于北京,1971年特招入伍,70届法文插班生。个高头大,反应敏捷,过目不忘。参加外事活动,赴法留学,均为我班之首。      毕业至今,从事过三种职业:老师,1973年留校任教,次年授课于北京二外,一载有余,桃李满天下。商务:1982年转业,进入北京外企,供职法国汤姆逊公司,初露锋芒;1988年定居法国,先后受雇于3家公司,为华人商业精英。同传翻译:1995年重拾翻译,口笔共用,活跃在教科文等国际组织,亦服务于中法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身在异域,心系中华,海外华人之楷模!

赵建平

出生于1955年,祖籍河北元氏。1969年12月于河南省新乡市入伍,为70届法文班团干部。学习刻苦认真,岁数小但仍能严以自律。毕业分到总参三部八局,长年从事校译工作,以此为毕生使命,呕心沥血,精忠报国,直至光荣退休。曾为访问学者求学法国学,曾为译员赴非洲工作,曾为开源做各种翻译工作,在翻译上造诣颇深。      因生性耿直,宁折勿弯,被誉为“老倔头”。工作后,一发不可收拾,故改称“赵棍”,以彰显其不为三斗米弯腰之难移秉性。但一场大病,却使其性格更加豁达!

赵京生

出生于1953年,祖籍山东,1969年12月1日于河南省新乡市入伍。是70届法文班老班长,亦是体育活动骨干,篮球、乒乓球技艺娴熟,毕业后分到总参三部八局工作。     1980年代转业到中共中央党校。后下海建公司搞网站等,至今还在忙碌着。

钟朝福

出生于1952年,1969年12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入伍。曾任70届法文班副班长,通晓国际关系,熟知国内政治局势,尤其偏门数学,拉一手好胡琴,毕业分配到总参三部八局,直至光荣退休。是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擅长软件设计。后期负责科技人事,设身处地为科技干部牟利益。      人称“老钟头”,顾名思义,是70届法文班最“老”大哥,具兄长宽厚胸怀。生于红军家庭,祖籍福建,民族由汉改为畲族。为人忠厚,办事踏实,话语不多,幽默风趣,句句精深!退休不休息,发挥聪明才干,为高科技公司奉献余热。今年了结工作,正实施宏伟计划,携夫人游历祖国山山水水。

法文班的同学们几乎都退休了,让我们一如既往地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记住这份情,记住这份缘,期待下次相聚,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622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Chen Hua
创作 9 粉丝 1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