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组诗《江南无韵诗》之 游 园 · 惊 梦 张 五 洲 燕舞莺啼的烟花三月,在昆山脚下两边开满淡紫色蚕豆花的阡陌上,春风邂逅了轻衫素冠一脸冬愁的柳梦梅。 问他为何步履匆匆,他说他在寻觅一株梅…… 自古风雅之士,踏雪寻梅,今朝弱冠书生,踏青寻梅。 春风笑他痴狂,笑他情癫,笑他青灯寒窗不识春。 识春的当然不仅仅有春风。 翠园柳荫下,牡丹花丛边,杜丽娘莲步绕荷塘,裙裾拂落英。 桃花早就红了她的粉脸。 梨花早就白了她的水袖。 只是一抹春愁锁眉头,万缕情丝缠心间。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溜的圆的当然不仅仅是莺声。
水榭暖风中,太湖石山后,柳梦梅细语鸳鸯梦,轻叹世风寒。 桃花早就羞红了他的情话。 梨花早就苍白了他的誓言。 只是一朝晨露透心凉,万般无奈断衷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谁家院,奈何天,昆山昆水昆曲远。 游园红,情意白,惊人惊梦惊牡丹。 燕舞莺啼的烟花三月,在昆山脚下两边开满淡紫色蚕豆花的阡陌上,春风送别了轻衫素冠一脸桃红的柳梦梅。 叮嘱他,风紧了,山雨就要来了,前面有座牡丹亭,可以在那躲避一下人世间的凄风冷雨……
注: 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是国粹京剧的母体。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牡丹亭》是被世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的华彩乐章。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以上两段唱词选自《游园》《惊梦》 ——谨以此诗,向蕴育出昆曲这一世界文化奇葩的江南故土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