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哲学历史,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谈及哲学史,尤其是西方哲学,必从古希腊开始。首先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哲学特别眷顾古希腊人呢?
先看看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简介,看看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或线索?
泰勒士(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层,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早年是商人,四处游学,到过不少东方国家(指中东地区)。
这哥们儿在古巴比伦学习了观测日月食和量算海上船只距离的知识;理解了腓尼基人探讨万物组成的原始思想;在埃及,知道了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规则;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涉足了数学和天文......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贵族,家境富裕。
以散文的形式写了一部巨著《缪斯》(也称为《论自然》),被波斯国王大流士邀请分享希腊的智慧。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生于富商家庭,多次随父亲到小亚细亚作商务旅行。在埃及神庙花了10年时间学习,后多次移居各地。是最早用演绎法证明勾股定理的人。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
介绍到这里就够了,没必要把古希腊每个大拿都搬出来说一遍吧。
线索1:古希腊哲学家中,属于高帅富的占大部分。经济实力雄厚,脱产搞研究甚至广收门徒开班成为可能。通俗的话就是“只有吃饱了肚子撑得慌的人,才会寻找进一步的精神刺激”(是否符合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呢?)。那时没电子游戏玩,想玩点脑力刺激的高帅富,想必只能从哲学、科学领域、政治斗争、商业、祭师中选择。
线索2:地中海和黑海相当于两大“内湖”,使该地区交通便利,哲学家们巡游各国学习交流很容易。一会儿埃及,一会儿马其顿,一会儿波斯乱窜。古希腊的航海技术很发达,而地中海一般也没有大风大浪。和同时期的东方中原文明比较,如果说中原地区依靠平原交通为“窄带通信”,地中海沿岸的通信无疑算“宽带通信”。

线索3:地中海附近遍布古希腊城邦的殖民地,殖民战争、城邦间的战争使人员流动频繁。无形中也有利于各种思想文化传播,打破了局部地方封闭性。古希腊人的祖先兼备海盗和商人传统,这两个传统天然具备“地域移动”基因。发达的经济和军事,使其相当长时间内不被外族统治,具备文化自由传播的良好外部环境。
线索4:古希腊并不统一,绝大部分时间里各个城邦独立存在。所以“大一统”的主体思想缺乏生存空间,“统一认识”很难落地。天然造成“百家争鸣”态势,成为思想碰撞升华乃至观点创新的乐园。
线索5:古希腊的哲学家往往同时是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自然科学的发现早期,还没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研究数学,因为只有数学才可以帮助人们在混沌中找出秩序,并按照逻辑推理求得规律。这也许是近代科学几乎全部源于欧洲的主要原因。
线索6:有个关键因素也许对古希腊哲学的推广流传,乃至古希腊文明的传承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书写文字的两个重要工具:纸和笔。这里要和同时期的东方做个对比,本文重点讲解。
硬笔书写效率远高于软笔(毛笔)

以下摘自百度。芦苇笔是用芦苇作成的书写工具,是西方书法的一种古老工具,历史非常悠远。远至美索不达米亚时代的楔形文字,就是用芦苇笔在黏土上写成的。後来苏美人将芦苇笔改良,将书写的那一端以三个大斜切面削尖,简易的芦苇笔大至就成形了。它是後世鹅毛笔和钢笔的前身。埃及出土的文物中,也有芦苇笔和装笔的盒子,表示芦苇笔不仅用来写在黏土上,也写在埃及的莎草纸上。

同期的东方,主要用毛笔(软笔)在竹简、丝绸上书写。软笔写字,缺点就是慢;优点是容易艺术化(书法)。
源自埃及的莎草纸(公元3000年前就有了)不仅书写效率优于竹简,而且重量极轻,体积小便于运输交流(竹简就太沉重了,保存也占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古中国会产生“惜字如金”的文言文的可能原因(当时写字多不容易啊,尤其是刻画甲骨文,所以文字越少越好)。文言的好处是可流传上千年后,含义还不会有多少变化,更易于学习古代典籍(当代希腊人,可能已不认识古希腊语了)。不足就是对个人能力有要求,也就是说使用起来有较高门槛,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搞懂的。书店里堆了上百种《孙子兵法》解读书籍就是个例子。一般的人很难看懂文言的《孙子兵法》,所以就冒出一堆的人用白话来解读,还解读得五花八门。这种情况暗示,在古代中原,哲学思想的流通门槛高,只能局限于人数很少的上层社会。
莎草纸这个东西了不起,会颠覆我们对造纸历史的认识。由原产古埃及的莎草植物纤维做成,成本远低于丝绸(丝绸在现代也是贵重物品一类,谁敢用它来当纸张写字?这样的土豪不多)。尽管成本比东汉时期的纸张要高,而且质地也赶不上汉纸,但在古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上层人群中普及很容易。
关键是莎草纸书写的材料可以保存很久,甚至可以保存近千年不坏。这就意味着文明更容易有载体传递下去。所以,发现古希腊哲学家们还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动不动建自己的“图书馆”,就不必惊讶了!因为人家有物质基础。而同期的孔子、孟子、老子等诸子,想建一个图书馆难度还是很大的,想象那些堆积如山的竹简吧!检索、查阅、存放都困难。忍不住想象:孔孟时代,如果诸子也有纸张可用,中国的历史是否也会有较大变化?
书写材料的差异,很可能是造成古希腊时代西方在哲学、科学发现和传播上更为系统性和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
谁写字效率高、成本低、容易运输和保存,自然谁就会占先机!

哲学是智者的游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闲暇的时间,二要有诧异的眼睛。“闲暇”是哲学的首要条件。一个肚子都吃不饱的人,不可能有兴致去探讨世界的意义,享受思维的乐趣。所以,有人说,哲学是贵族的一种精神,是一门奢侈的学问。

不过,闲暇只是哲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现实中的“高帅富”也可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也不愿意去思考,并不想成为精神上的贵族。

所以,哲学家的另一个要素是“诧异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脑子中充满了各种疑问,并且充满了解答这些疑问的欲望,才算真正走进了哲学的世界。

对于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的意义是:“不能只顾埋头流汗拉车,还得抬头看路”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然,也提示:1、对那些天天加班加点,被市场压力赶着疲于奔命搞交付的汉纸,完全指望他们对未来的改善更系统的想法,可能不现实(类似案例很容易找)。2、工作忙碌之余,组织务虚学习讨论,必要性很大。此所谓“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3、交付流程之外的角色,相比交付者更“闲暇”,你如果不天天琢磨系统性提升,养你做什么?我们需要智者,而不是多几个监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