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政日是万国邮政联盟的世界性邮政纪念日,为每年的10月9日。为了广泛地宣传邮政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万国邮政联盟在1969年召开的第16届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9日定为“万国邮联日”,并要求各会员从1974年起,于每年的“万国邮联日”组织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在1984年召开的万国邮政联盟第19届代表大会上,又通过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更名为“世界邮政日”,以使这一纪念日有更广泛的影响。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书信往来曾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勾通思想的重要方式,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如今已渐行渐远,你可能一年也不会写一封信,许多年青人连正确书写书信的格式都不会了! 今天是10月9日世界邮政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忘不了邮政服务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帮助。
坐落在苏州河畔的上海邮政博物馆,典雅高贵的艺术设计,让它在沿河的各色建筑中显得格外大气庄重,几个主立面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浓烈的古罗马建筑风格扑面而来,气势恢宏。 上海邮政博物馆原为上海邮政总局,又称上海邮政大楼,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为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块(今四川北路1716号)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
大楼墙面为细粒水刷石粉面,临天潼路一面为红砖墙面。钟楼高13米,正面嵌直径3米的大钟,两旁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塔楼高17米,顶部另置8.2米高的旗杆,两旁各有一对希腊人物青铜雕像,南面正中为希腊神话的信使与商业之神赫尔墨斯,戴有翼帽,手执双蛇缠绕与信鸽之杖,脚生翅,赫尔墨斯左右为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执笔和书信,边上有一地球,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北面中为爱神丘比特,执飞机与书信盒,左塑像执火车头象征邮政传递方式。

从四川北路北苏州河路上的大门拾级而上,厚重的大门,大理石墙壁,穹顶上乳白色的吊灯,两旁有金色的旋转楼梯,通往二楼营业大厅。


上海邮政大楼占地6400多平方米(约9亩),建筑总面积25294平方米,建筑高度51.16米,总造价320万银元。钢架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从两侧旋转型楼梯进入1200多平方米的二楼营业大厅,可以容纳6只篮球队同时上演篮球比赛。当时有“远东第一厅”的美称。

邮政的辉煌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终归落寞,一封书信的企盼和欣喜早已被淡忘,一纸电报带来悲喜和意外也已不知所终,时间只留下了这座宏伟的建筑物,空间还在,物是人非,成为凝固的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成立于2005年,就设立在邮政总局大楼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典雅建筑里。如今大楼里仍然有一座营业厅,即四川路桥邮政支局。 上海邮政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三、四、六、日9:00-17:00,16:00停止进馆。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邮政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国家通讯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承载着信息、实物和资金的流通,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和商情。 ……


置邮而传命,始于古代。信息的交流必须突破时间的藩篱。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片上,记载了远方击鼓通报边境军情的情况。这是邮驿的雏形。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为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秦简侧重于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造正体,其字形一般跟正体有明显联系。这里也发现了与通信相关的法令。足证吾国的通信事业由来已久。


古代的信差,手持驿传铜牌,身骑骏马,往来驿站之间,传递悲喜信息。博物馆里,皆以实物和俑的形式形象展示。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的奏折,这一天后来成为了中国邮政开办的纪念日。








20世纪20年代邮务长使用的望远镜。









2001年5月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龚学平为东方书报亭题词。


"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海活动纪念"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纪念封"证书、"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海活动特大纪念戳"。




浦东邮件处理中心








鸿飞号邮轮、幸福牌摩托车、永久牌自行车。






这是云南省邮政公司赠送的普洱茶屏风,外框是缅甸花梨木,内有古生乔木茶叶精心压制,正面玉兰花,背面山茶花。寓意两地深远的友谊。








第一套生肖邮票中的猴票,已属珍稀收藏品了。


珍邮


此厅展出的是珍贵的邮票,恒温恒湿,灯光昏暗,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又因手机拍摄,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邮币卡中心的窗户看到的外滩景象。

今日中庭不开放,只能在楼上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