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西楼文化工作室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激越而雅逸的超然情怀——缅怀魏绍华先生逝世三周年书风评析

前言:对于他来讲, 书法是一种生活的必需, 而不是谋取功名的资本, 因此, 其书既无名禄之嫌, 又无压抑之感,给人感觉是无比的放松与飘逸。 不过, 其书看似飘逸,实则庄重。采用粗壮之笔法, 以飘逸之韵, 帖学之功底,书写出厚实而不滞、 随意而不浮的草书, 正是他的追求之所在。 西楼文化进步书社

魏绍华(1937-2016年),号燃崎山人,昭通昭阳人,云南实力派书法家。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早年随祖父辈学习《四书》《五经》和书法。先后就读于昭通第一中学和昭通师范学校;曾供职于昭通商业局和公安局;“大跃进”时,带领工人炼钢铁,被下放到农村长达二十五,1983年经平反,恢复工作,供职于原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先后从事教务工作和书法、语文教学。

卜算子·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成联方对魏绍华的评价:昭通近数十年来有一种书写风格,非常普遍,我们从昭通人写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以及墙壁上的信手涂鸦都能见到。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呢?

是一种华丽多姿、英俊潇洒、堂堂正正的结字风格。似沈尹默,但比沈尹默更奇崛,似魏碑,却又有帖学的温婉。

昭通师范的书法老师魏绍华先生经常向学生称引姜先生,魏老师的书法就大概接近这种风格,对学生影响很大。凡是昭通师范毕业的学生都能理解我说的这种风格是什么样子。这些师范生,后来分布在昭通的各行各业,这种书风自然就传遍了昭通的各个地方,甚至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能见到农民擅写这种风格。影响何其深巨!

《白居易诗二首》癸未季春昭通华出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王家豪评价魏绍华的书法:"魏绍华凭借深厚的传统帖学功底,以行草寄情达意、抒发豪情。他楷、行、草俱佳,尤擅行、草。

其楷书曾学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行草曾学“二王”、张旭、怀素、文徴明、唐寅等名家,集古人之大成,在笔法、结体及章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木风格。用笔遒劲有力,点画丰富多变,字势俯仰有致,布白参差错落,章法浑然天成。

其晚年书作以力度和气势见长、精于布局而不刻意,时有傲岸,他以雄强霸悍的笔力、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既有“泰山不可当之气势”,又有“月涌大江流之壮观”,一气呵成,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书写内容多见于曹操、苏轼、辛弃疾、陆游、毛泽东等人的豪放诗词,与其书风正当契合。其审美视角的新颖和魄力,对代昭通书坛起到了震撼作用。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宋 ·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魏兴林对伯父魏绍华回忆:今天翻看王家豪老师编著的《昭通书画史》,看到对书法家,我的伯父魏绍华先生的介绍,不禁眼睛润湿,伯父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眼前。

伯父一生坎坷,而贫困不移其志,在农村艰苦生活的二十五年中,仍然笔耕不缀,苦读诗书。伯父到我家喝茶,常常给我们几兄弟讲授他正在读的诗文。记得有一次,我大概十岁左右的时候,他说刚读了辛弃疾的词《西江月·遣兴》,太有趣了,就比着动作给我们诵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讲得太生动有趣了,以致于让我产生了想喝醉酒,找找那种"只疑松动要来扶"的感觉。就偷来父亲的昭通二曲酒,倒了半玻璃杯,喝一口觉得太辣,就兑了半杯白开水喝了下去,结果马上满身通红,醉得不省人事。从此就知道我是酒精过敏,再也不敢喝酒了。

也因为伯父的潜移默化,让我从小就爱上了古诗词。他经常鼓励我们小辈,希望多学诗文,多习书法,而我因为懒惰,从不肯下笔,偶尔写了一次,感觉自己看着都害羞,伯父却非常高兴,连声说:"写不好的可以扭回来,可以扭回来"。马上写了一本楷书字帖给我,希望我对照练习。

今天翻看他赠送的字画,不禁黯然神伤,只恨在伯父身前没有用心的向他学习书法,辜负了他诸多希望。

如今伯父已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我也只能于梦中见他,听他在遥远的地方给我们读诗。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望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遺向邻房觅户钩。

观魏先生之书法给我之感:喜怒窘穷,忧悲、 愉快、 怨恨、 思慕、 酣醉、 无聊、 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 见山水崖谷, 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 日 月 列星, 风雨水火, 雷霆霹雳, 歌舞战斗, 天地事物之变, 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结语:魏绍华先生所用之笔不仅是实用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它有奇妙的表现力, 能用来创造反映主体心灵的艺术。 而且这艺术能体现出 民族文化精神,哲学—美学思想; 通过书家的挥运, 能充分利用矛盾的原理,以其物质性创造出具有神、 气、 骨、 力、 血、 肉的活生生的书法艺术形象。恰逢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缅怀先生对艺术做出的贡献,作者从权威专家、学者、以及后人口中得到了魏先生一生的坎坷艺术之路,其艺术精神勉励着我们后来之人不断探索创新,为艺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己亥年七月二十六日记于贵州师范大学

喜欢从内心挖掘事物的本质,热爱文化,又不局限于文化,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更应该讲是传统文化的现当代表达。 长按下方二维码,走进神秘的滇域王国,见证一场属于书画艺术的“盛世芳华”吧!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945 投诉
昭通书画艺术
本专集共有 14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55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14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书法 · 写字
笔墨纸砚,书法流传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昭通西楼文化工作室
创作 84 粉丝 36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