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游惠山古镇(2019-08-17)
2019-8-17金秋江南第一山, 惠山古镇第二泉, 多少祠堂秦园街, 历尽沧桑今犹在。
2019年8月17日清晨5:30出发,参加"家价益"组织的锡山一日游。


6:00整时发车后,家价益导游小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颠簸,在8:10到达了目的地惠山古镇。

牌楼上悬挂"惠麓鐘靈"金字宝蓝底匾额,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仿古建筑,由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马寅初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秋来无锡时题写,两侧有楹联一副,上联为"珠簾翠卷九峰晓",下联为画栋影落梁溪秋。

由"惠麓钟灵"牌楼进入惠山古镇,牌楼背面是"三吴胜迹",两立柱上的楹联为"地幽迷晓树,花重压春烟"。

导游说,大家抓紧时间看看,9:00集合!唉,只有三刻钟的时间,只能走马看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的走过了,称之为浅游惠山古镇!

"惠麓钟灵"牌楼以内即为惠山横街,该街因紧邻寄畅园,现已恢复旧称“秦园街”。除了与名园相伴,这条南北向、近两百米长的小街由于串起了绣嶂街(惠山直街)、龙头河和上、下河塘等水陆干线,并与锡惠公园和惠山寺相连,因此堪称古镇的重要干道。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景观介绍摘自网络】

许显谟祠为裔孙奉檄而建,主祀宋柱国显谟阁学士许德之。许德之为北宋年间进士,因进言徽宗而获擢升,又因反对“花石纲”而被贬,晚年归隐无锡。许祠观音兜山墙式的门楼及两侧宽敞的游廊为古镇所少见,现辟有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展。

杨四褒祠由户部员外郎杨宗濂于清光绪年间在杨氏别墅园林上改建,因祭祀其父杨延俊及母侯氏、叔杨延骘及婶杜氏而得名。杨延俊为道光年间进士,知山东肥城诸县,皆有惠政、颇得民心;其会试时与李鸿章同舍,因李患疾后悉心照料而结成世交。

杨四褒祠南有节孝祠,为清代文人周有壬于光绪年间创建,现存牌楼式的祠门独树一帜。据载康熙至光绪期间,惠山共有5座贞节祠,列祀贞孝节烈妇女两千余人;查阅无锡旧志,节妇、烈女与世家、名宦及忠节、孝友等均一一记载,以作旌表。

贞义单姬 贞守八秩德深感天地 义流四方宗风越古今

贞义单姬祠是整个惠山古镇唯一的墓祠合一的祠堂,主人是一位8岁给人做童养媳,12岁尚未完婚而夫君已殁,守贞至85岁而终的贞节烈女单氏。该祠奉旨敕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完工于嘉靖三年(1524年),为前祠后墓格局。

节孝祠与寄畅园的砖雕门楼相对。今查寄畅园旧图,临街处原有清响斋等多处建筑,入园口也在知鱼槛与郁盘之间,园墙与锦汇漪尚有较大空间。惜1950年代秦园街拓宽,清响斋等逐一被拆,园墙退至今处,砖雕门楼也移至现址;入园口改在惠山寺内或属顺势而为。

贞义单姬祠的左邻是秦氏双孝苑。秦氏双孝苑为近年新建,其历史渊源是原来位于寄畅园内的秦氏双孝祠。秦氏双孝祠由北宋著名大词人秦观的后人秦道然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秦氏家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而得“双孝”之名,寄畅园由此成为祠园,亦称孝园。该祠于抗战时期毁圮,现在的祠堂为利用这里的原建改造而成。


秦园街现留有“寄畅园朝房”建筑,此即当年康熙、乾隆两帝临幸寄畅园时地方官员等候召见所在,如今展示清帝南巡及接驾场景,院后与留耕草堂相通。遥想当年清帝十数次驾临,地方百官惟恐无缘觐见,作为接驾主人的秦氏族人惶恐之下又是何等荣耀。











秦园街上还有一座单间双柱的石牌坊,镌有“孝友传家”四字,据说是乾隆帝旌表秦家的御赐之物,只是额石似非原物。寄畅园传至乾隆时期已非一房之产,均靠秦氏兄弟乃至整个家族合力维持,乾隆帝应是重要见证人,“孝友传家”自是最佳褒扬之辞。


秦园街与上、下河塘呈丁字相交,这里是水路经由龙头河登岸以游山赏园的主要通道;寄畅园的凌虚阁临街而筑,可以居高临下、坐观古镇大势。如今,凌虚阁外增建“山色溪光”景观墙,康熙御题恰是此处山水交融、互相映衬的鲜明写照。

康熙皇帝在公元1684--1707年,六次南廵。在巡查水利、视官察吏、安抚民心的同时,纵情山水,饱览美景。他先后七次驻跸寄畅园(第三次南巡往返两次)。1689年,第二次来锡时,对寄畅园大加赞赏,欣然赐墨宝有三:一曰「山色溪光」;二曰「松风水月」;三曰「明月松间照,淸泉石上流」。


通往上、下河塘的路口耸立一座古镇最大的石坊,此即“人杰地灵”坊,明代为工部主事、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所建。邹迪光号愚公,曾主持科考,桃李满天下,后遭诬罢归时,有学生千人送行,故此坊又称“千人报德坊”; 锡惠公园内的愚公谷即由其所筑。

“人杰地灵”牌坊为石质四柱三门五楼,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无锡现存最大的古牌坊。 该牌坊因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而立,正面坊额由邹迪光自题,背面坊额“岩壑夔龙”则出自大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之手。邹迪光为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及第。在其担任湖广提学副使主持科举考试期间,为当地拔举了许多人才,被各界所认可。邹迪光因谗遭贬罢官离任时,当地一千多人自发为他送行,并捐款在无锡给他建立功德牌坊,以报他的识才用才之恩,因此“人杰地灵”坊又称“千人报德”坊。史载,邹迪光“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多与文士觞咏其间,极园亭歌舞之胜。”心存善念、泽披他人的人,玩起来自然是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钱王祠又称钱武肃王祠,位于惠山横街和惠山直街相交的街角,这是惠山古镇唯一的王祠。该祠为吴越王钱镠迁锡后裔在明代始建,后湮没。清雍正年间动议重建,未成。清乾隆三年(1738年),钱氏族人钱兆凤、钱基等人发起重建,次年建成,为浙江钱氏在锡各支的共同宗祠。至清道光、光绪两朝,达鼎盛时期。1925年,毁于战火。1928年,钱氏后人集资再建。1999年,祠堂内的居民被陆续迁出,祠堂得以恢复。现有祠堂共前后三进。

位于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的唐陀罗尼经幢(建于876年)和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1070年),分别高6.26米和6.22米,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物,显示出晚唐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和无锡地方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秦园街与绣嶂街的交汇之处耸立戏楼一座,得名绣嶂阁。绣嶂阁为典型的阁式建筑,底层架空,被辟为戏台;上层则设隔扇和栏杆回廊,两重飞檐翼然。戏台额悬吴昌硕所题"天然神均匾,楹联为陈冕书:地灵人秀诞豪杰;鸟度云行阅古今。


乾隆皇帝下江南,将无锡的惠山指定为“江南第一山”。乾隆皇帝的确对这惠山情有独钟,正如其在谈到江南山水时,认为“唯惠山幽雅闲静”、“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惠山这个“江南第一山”的尊号就一直延用至今了。

金刚殿之右为过郡马祠,主祀宋郡马过盂玉。过氏以大禹封国为姓,已有四千余年历史;夏朝中叶为避战乱而改姓,直至宋室南渡时因护驾有功而获敕复姓,繁衍九百年也仅五万余人,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在无锡。

古华山门属惠山寺的正门,如今移建至绣嶂街(惠山直街)一侧,成为扼守绣嶂街通往秦园街和惠山寺的一道屏障,同时又是惠山寺开启绣嶂街乃至“五里香塍”的重要门户。在“胜地名泉”的招引之下,坐落于绣嶂街的三十余座祠堂正在等待人们的参访。














先贤施子祠,系施氏裔孙施建烈于同治十二年(1873 年)请建。施建烈,生清道光六年(1826 年),卒光绪八年(1882 年),清文士,字叔愚,晚号独翁,无锡城区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秀才,咸丰九年(1859 年)举人。自幼才思敏捷,七岁能书楹联,邑人誉为 “神童”。同治初年,他任李鸿章(1823-1901 年)幕府,参与平定太平军及捻军的战役。晚年,任华亭县(今上海松江)教谕。任职期间,掌管华亭县的文庙、祭祀、教育,建文庙,念施氏先祖施之常为孔子弟子,故于同治十二年(1873 年)在无锡惠山请建先贤施子祠。祀主施之常,字子恒,鲁惠公八世孙。《史记》卷六十七、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 条介绍施之常仅 “施之常,字子恒” 六字。孔子在洙泗之间——即今山东曲阜聚徒讲学时,施之常为孔子学生。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施之常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圣门高弟。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追赠施之常为乘氏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封 “临汉侯”,并从祀圣庙。施之常的父亲为施端,时人称施之常为 “小施氏”。施之常的儿子名示右,任鲁国大夫。

浦长源先生祠,祀明晋府引礼舍人浦源,以丽水令浦瑾衬配。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浦氏裔孙奉建。浦源(1344-1379 年),字长源,号东海生。明无钖(今无锡)人。少负异才。洪武六年(1373 年)应求贤科,为晋府引礼舍人。有诗名,与徐贲、高启等并称 “吴下十才子”。仰慕闽中诗人林鸿,访得后邀其人社,又 “举授晋府引礼舍人,工诗,与福建林鸿为诗友,号十才子,尤善画山水”(《巽隐集、无锡志》)。诗格深得晚唐风致,又善画,有倪瓒(1301-1374 年)山水竹石笔意。洪武十六年(1383 年)出使陕西,渡淮时遇害,年仅 36 岁。有《浦舍人诗集》(一作《东海生集》)。浦瑾,字文玉,号桂岩。明无锡人,正德十六年(1521 年)进士,授丽水令,有政绩。不久逝。博赡富文。与邵宝友善,每有著述则相品评参酌。有《浦文玉集》、《水南集》等。

二泉茶馆(费懿恭先生祠) 费懿恭先生祠主祀宋代费肃,祔祀费衮等。费肃字懿恭,靖康末迎护高宗巡幸后辞官归隐;宋代诗人叶适诗赞“两诏终不起,一瓢长自从;儿孙尽登第,勿剪旧栽松”。其孙费衮有《梁溪漫志》传世,为地方文献奇葩;如今费

倪云林(1302-1375),谱名明七,初名珽,后改瓒,初字泰宇,后改元镇。号云林,沧浪漫士,荆蛮民,倪迂等。元大德六年三月三日,出生于无锡梅里祗陀村。 云林生长在半耕半读,藏书丰富,赀饶于乡的书香门第。幼年天资聪慧,爱好读书。大兄文光为之延聘了学识广博的道友王仁辅为塾师教导,为儒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受到全真教清静读书研道的薰染,符合他孤介的性格,故有洁癖。 清康熙廿八年(1689),帝二次南巡,云林裔孙倪凤来等禀呈江苏巡抚郑端,请旨赐建专祠,帝赐给帑建祠,春秋致祭。祠址在秀嶂街(今惠山直街31-39号)原明王大固(王问之孙)废园。专祠始建于康熙廿八年,三十年落成,三十六年刻李閧撰祠堂记。祠面阔五间,座北朝南,祠宇三进,面对锡山,山麓有五间阔的照墙,上有'清孝里'三字。清孝,是云林契友赠与的私谥,寓云林清操峻节,谦让待友之意。祠门上有白底黑字的'倪云林先生祠'横匾。

倪云林先生祠是奉祀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倪瓒的祠堂。倪瓒,号云林子,民间一般以倪云林称之。倪瓒与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代表人物。该祠由倪瓒之孙倪敬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毁于明末兵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倪瓒后人上表请求重建倪云林祠,帝允,拨国帑建祠,祠址就是现在的位置。祠共有三进,门脸五间。

门厅内屏门上悬“功在人心”匾额,额下圆形画框中的画作是倪瓒的《六君子图》

正厅太师壁上方悬“懦立顽廉”匾额,下面是“清閟阁胜景”漆画,两旁楹联:"学高才高品更高问当时孰并高风 ,心洁身洁名亦洁处浊世偏能洁己。",“懦立顽廉”语意出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句,形容高尚的事或人有非常强的感召力。“清閟阁”是倪瓒收藏图书文玩、吟诗作画的地方。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思敬堂 九峰高二泉清享祀于兹庶不负仙卿节操 五湖宽三泖润逍遥其上尚可思迁走风薇

倪云林祠对面照壁有 “清孝” 二字。照壁后为赠兵备道杨公祠,祀殉难酆都知县赠兵备道杨梦槎。祠于嘉庆二年(1797 年)奉建。杨梦槎,字再骞,乾隆二十一年(1757 年)举人,榜名张槎,后复姓改今名,官酆都知县。以炮局随定边将军远征金川,败于木果木被俘,劝降不从,众寇贼围跪,请梦槎传授点炮法。梦槎故意装进过量火药,炮身炸裂,寇贼死伤极多,梦槎也随之被害。杨公因此亦列入忠烈祠中。

直街有家惠山书局,就座落在直街和横街口的不远处。这家先锋书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借用了古镇的祠堂。在书店正门口墙上和其他祠堂一样,挂着一块古朴的木牌:“杨观察公祠”,介绍杨公系清乾隆举人,曾任丰都知县。清军与敌作战时,他管理炮局,遇袭被俘,不降。当敌军要其传授点炮法时,杨公故意多装过量火药,致炮身爆裂与敌同归于尽。其家人多方筹措立祠纪念杨公。书店不大、两进,门面单开间,里面还有一间同样大小的茶座,前后两屋间有一两米左右宽的小池塘,四周种有绿植。游人可从池塘上的石板踱步到茶座。或许古建筑让其自带文艺气息,这里的陈设、书籍、物件都散发着浓郁的怀旧和书香气息。

袁龙图祠,祀宋右司谏龙图阁学士袁植。旧称材老先生祠。旧祠在扬名乡,久废,乾隆八年(1743)奉建今祠。祠有坊。袁植,字材老,崇宁(1102-1106)进士,复中词学兼茂科,为监察御史。金人人侵,极陈边防十三事,以 “诛奸佞臣为先”。但未被采纳,称病不出。建炎(1127—1130)初召为左司谏,触犯宰臣,贬岳州守。任期内适逢金人大举入侵,宋叛臣李允文又据鄂州掳掠荆湖,植条奏允文奸状,不幸被李允文中途截得奏章,便回兵岳阳捕办袁植,植毫无惧色,被杀遇害。

陆宣公指的是唐代中书侍郎陆贽(zhí),陆宣公祠始建于宋朝,当时由陆贽裔孙迁锡始祖陆宲(dǎo)在惠山山麓建祠。明代陆祠毁坏,至清康熙年间,裔孙陆慧玉奉檄复建,嘉庆年间又修。现修复的祠堂四开间,三进,祠门是中式石库门,内有戏楼、池沼,是惠山古镇祠堂群中6个宰相祠堂之一,祠堂级别高,建筑极具特色。修复前曾为惠山派出所驻地。 走进祠内,大大的“内相经纶”牌匾悬挂正中,此牌匾为乾隆御赐。陆贽的思想策略一直受历代帝王的赞同,特别在清朝更是推崇备至。雍乾二帝都有题词、题诗对其赞扬,道光年间还被入祀文庙。乾隆皇帝就御赐“内相经纶”“世代忠良”牌匾,文革期间“世代忠良”牌匾被毁。 白墙上书“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充分体现了陆贽的广阔胸襟。

走进祠内,大大的“内相经纶”牌匾悬挂正中,此牌匾为乾隆御赐。陆贽的思想策略一直受历代帝王的赞同,特别在清朝更是推崇备至。雍乾二帝都有题词、题诗对其赞扬,道光年间还被入祀文庙。乾隆皇帝就御赐“内相经纶”“世代忠良”牌匾,文革期间“世代忠良”牌匾被毁。

"内相经论",两旁的楹联:"闭石默观天地,藏书静教子孙",白墙上书“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充分体现了陆贽的广阔胸襟。

走进第一厅堂,“学为帝师”四字悬挂中间,下为隶书"夫君上之权,特与臣下者,唯不自用,乃能用人",堂前楹联:“世上几百年舊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说明了陆家以积善读书传家的思想。


进入第二进厅堂仰贤堂,是陆家后辈纪念祖辈的场所,“仰贤堂”三个大字乃著名书法家陆修伯所书。

宋儒,字大中,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人。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袭职,廿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精缮司主事。曾在麻江平田哨写字岩有摩崖石刻“平田曾见玉,幽谷亦生兰”十个大字,其字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笔法酣畅,清晰灼见,四百多年来,墨迹亦然鲜艳。

范文正公祠,位于惠山古镇横街,主祀宋副相范仲淹。门厅前有抱鼓石。第二进为“敦叙堂”,内有范仲淹像。后面是后花园,长方形水池石板桥后是“后乐堂”。“后乐堂”西侧靠西墙并延伸到北的是长廊,转折处有“先忧亭”,堂东甬道沿东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行书砖雕。最后是“报本堂”,其东侧有“浚泉亭”及古井一口。

敦叙堂 源从尧舜祖德流芳传世泽 望出高平宋功浩瀚振家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乐堂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东岳行庙 位尊五岳 位五岳尊掌三界察秋毫日月两轮作眼 延千年威佑十方行天道祠堂百座为邻 八庙朝东岳仁圣帝威缘昭九域 万民会西神武成王义德炳千秋

东岳行庙,供奉道教东岳大帝黄飞虎。东岳行庙也是 “惠山三月香汛” 的源头,是每年一度三月廿八惠山庙会的主旨。唐朝前,无锡就有东岳行庙,最初的庙址在城内中市桥南面。后唐时,周泰乙出资在锡山山麓造庙堂,恭迎岳神神像乔迁新居,但不久被大火烧毁。宋代一个叫王三保的人强行劝募东岳庙重建,但又遭大火烧毁,后屡建屡毁。明代大规模修复了东岳行庙,还建井开池,池边建楼。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战争期间,东岳庙又被烧为一片废墟。同治八年重建正殿,并由士绅集资捐建头门,在庙门前的照墙上各有五个砖刻大字嵌在壁上,上为 “万恶淫为首”,下为 “百善孝行先”。

东岳行庙原在无锡城内,五代后唐时徙建于此,历代屡毁屡建。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黄飞虎的神诞,每年此时无锡东西南北城区8座神庙老爷都要前来进香,惠山一带形成规模宏大、远近闻名的庙会。如今惠山庙会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明代无锡名臣顾可久,是清官海瑞的恩师,被誉为“两朝忠节”。顾可久(1482-1561),字舆新,号前山,别号洞阳,无锡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与同邑杨淮、黄正色、张选一起被誉为“锡谷四谏”、“嘉靖四忠”,堪称古代清官廉臣之典范。

取利无德无利取 生财有道有财生



诚信则立 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已 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秉鉴阴阳赫赫威灵寒崇瞻 掌司祸福巍巍功德庇民生








倪云林先生祠对面是清孝里古街,街口有“清孝”照壁,照壁之后有四角翼然的“申明亭”。申明亭创制于明洪武五年,由乡人推举并报官备案的公直老人于此调解民间纠纷,亦即“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据说古时多与“旌善亭”并设,惜此处未见。

一亩三分地麵馆

老菜馆内可以品尝到老无锡人最熟悉不过的无锡酱骨、面筋、太湖熏鱼、白鱼。


旅友们在惠山古镇草草结束,来到大门口等候上车。


2014年1月,惠山古镇人山人海鞭炮声声热闹非凡。在惠山古镇大门口售票处一旁新开张了一家无锡地区著名酒企,专卖“无锡老酒”的中华老字号、江苏省非遗的玉祁酒业品牌店——玉祁酒坊。门店占地约近500平方米,在无锡地区的酒实体店中是最大的,而且基本上沿袭了古老的前店后坊经营模式,前厅有木蒸、压榨坠石、酒药竹帘,偌大的天井里堆积如山的酒坛令观者大开眼界,滤浆架、滤浆桶、拌酵缸、装曲小笆斗、制曲箱等传统的酿酒工具一应俱全,游客在酒坊内观赏、了解传统的制酒工艺,购买现场酿出的“玉祁双套”原浆。“玉祁双套”不但成为玉祁酒业酒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使玉祁双套酒能更直接地与中外游客零距离接触。






9:10发车,沿着太湖环路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在那里听灵芝孢子粉宣传,11:30在那里草草用餐,12:00集合上车,继续旅程。

在车上导游说正午时分阳光直射,气温太高,先去下一个蚕丝被推介会,沿太湖环路行驶了一个小时,在中华孝道园旁边的房间里又被灌输了很多知识,反正我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2:10结束后去太湖十八弯。



这里的环境不错,粉墙黛瓦,但这里的每一间房子里都是在推销蚕丝产品。













梅梁湖是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吴越春秋时,越国进贡梅梁至此,舟沉失梁而得名。每至春夏,水面生花。这里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却辽阔,独占太湖最美一角。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异。乘游轮饱览太湖,是无锡的一大特色旅游。浩瀚的湖面上,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浮光耀镜。船上可供应富有无锡特色的太湖船菜,多用太湖出产的鱼、虾、鳝等丰富的湖鲜为原料,口味清淡鲜美,泛舟湖上,赏景品菜,油然而生羽化登仙之感。 岸线蜿蜒、山环水抱,集太湖山水之胜,以鼋头渚景点为核心的湖湾风光,素有“太湖佳绝处”之誉。

梅梁湖是由太湖北部的大水湾——梅梁湖和沿湖山峦组成。这里山长水阔,集太湖山水之胜。距太湖主要入口处的鼋头渚,素有“太湖佳绝处”之誉。景区面积204.94平方公里,保护地带31.42平方公里,辟鼋头渚、三山、锦园、梅园、¥嶂山、乌云山、拖山等7个景点,面积625.2公顷,以鼋头渚、军嶂山为主景点,并在阖闾城遗址、大列咀、真干咀、大浮渚、包黾山岛设散列景物景观。


























在梅梁湖景区稍作逗留,便在导游的催促下追紧上车,3:10发车返回上海,6:00回到上海结束了无锡一日游,领取50只绿鸡蛋、10只粽子、一只甲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