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孙小轶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17日 2016

乞粒舞 民族艺术的奇葩

乞粒舞 民族艺术的奇葩 □ 作者 孙小轶

第一次接触乞粒舞是单位组织观看演出。 乞粒舞随着铿锵的节奏呈现在观众面前,鲜艳的朝鲜族服饰衣带翩翩,这边捧花摇扇,手鼓咚咚;那边头顶水碗,双手击打着小碟和筷子;锣鼓乐队欢腾跳跃,热情奔放;双层舞的闪亮出台,更沸腾了欢呼的人海。那身体起伏的汉子,头戴相帽,不停地摇动,相帽上的彩色飘带,围绕身躯环转翻飞,沙沙作响;那些四岁、五岁的孩子站立在大人的肩头,翩翩起舞,萌态百出,与扛起他们的伯伯们共同演绎双层舞技。手捧鲜花的小伙子,舞起扇子的姑娘;打起手鼓的少年,手击碟筷的少女……都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

我出生在桓仁六河,家住黄土岗。小时候,家乡的第七生产队是朝鲜族队。朝鲜族姑娘华顺是和我一起长大的玩伴,也有人叫她金姑娘。小时候,我们一起爬山,一起跳舞,一起到地里挖野菜,一起拿着笊篱去小河捞小虾。长大后,她成了乞粒舞演员。一次,我看到她大腿上有一块巴掌大的青紫,那是排练时被大鼓撞的瘀斑。她说,当听到金明焕编导排练时累得沙哑的声音,看到他汗流浃背的身影,她就把辛苦藏在心底,从不表露。她还把演出时的照片拿出来给我看。我最担心演出时他们头顶上的碗会掉落,她说,碗是铜的,本身有重量;碗里装了水,增加了重量;碗底贴有黑胶带,又增加了摩擦力,所以只要掌握好技巧是不会轻易掉落的。碗中为何装的是水,我又问。她说:乞粒舞是感恩大自然和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仪式。水是圣洁的,来自自然,也是人们生活必备的,再者,观众也会惊叹于把水倒掉的那个细节,还有就是朝鲜族有顶水的习俗。

我在乞粒舞演出中也特别注意到这个细节,不管什么场合地点的演出,碗里都是装水的,从不忽略。包括其他的一些细节,也都是一丝不苟。乞粒舞不仅仅是感恩自然和祈求上天的仪式,也反映着一个悠久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此后不久,华顺去了韩国。2008年奥运会期间,身在韩国的她观看比赛转播时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为中国健儿欢呼。身边的韩国人诧异,不解的问:你是朝鲜人,怎么不为韩国叫好反倒是为中国。华顺坚定的说:我是朝鲜民族,中国人。

偶然一次不经意的点击,我随着乞粒舞图片进入了山西太原一位摄影爱好者“南雨北风”的空间。精美的图片吸引着我的眼眸,图片说明更震撼于心:乞粒舞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朝鲜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为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祈求上天赐予风调雨顺,创造和发明了这一民族舞蹈。现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山西太原人,因乞粒舞与桓仁结缘,因乞粒舞认识桓仁,就像五女山是桓仁的标志一样,乞粒舞已成为一张名片、一个符号,引导着人们走进桓仁。 乞粒舞你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的一朵民族艺术的奇葩。

本文2015年3月3日发表于本溪日报溪周刊

本文转载在光明网.豆丁网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87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清荷~孙小轶
创作 3 粉丝 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